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理论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0-05-20 01:22
【摘要】: 长久以来,通货膨胀一直为民众所关心并困扰着各国政府。一方面,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另一方面,较高的通胀水平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给他们的福利造成损失。这种不易把握性常令决策者头痛。经济学家研究通货膨胀的目的在于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合适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确定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这就涉及到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估计和测算问题。因而,如何度量通货膨胀造成的福利成本成为近三十年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中国自身情况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高速通胀阶段及此后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从2006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又有抬头趋势。我们究竟应该对通货膨胀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坚决的抑制,还是放任自流地中庸?仅有定性研究显得缺乏说服力,我们需要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定量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本文借鉴西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通胀的福利成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的来由,探讨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理论评述,从传统的Bailey-Lucas方法一直介绍到最新的搜寻方法,梳理理论发展的脉络,为第三章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的实证分析。首先,在Meltzer (1963)货币需求函数估计的理论基础上,利用1998年——2008年间我国实际广义货币需求量、实际待交易商品额和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季度数据,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获得我国长期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Bailey (1956)的福利三角形法、Sidrauski (1967)和McCallum, Goodfriend(1987)的补偿度量法估计出我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并对三种方法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第四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全篇并结合我国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0.5
本文编号:2671790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2 谢赤;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3 刘金全;何筱微;吴翔;;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社会福利成本度量与经验分析[J];商业经济;2007年12期
4 陈利平;;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与消费攀比[J];经济学(季刊);2003年02期
5 陈彦斌;马莉莉;;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6 谭硕;甘元霞;景睿;;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思路、发展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7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8 储丽琴;;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述评[J];企业经济;2008年08期
9 郑文风;;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J];企业导报;2009年12期
10 景睿;付代军;;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脉络与启迪[J];西南金融;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267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7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