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脆弱性传导机制与中国现代金融的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06-11 22:26
【摘要】: 脆弱是金融业的本性——由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这是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则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并且随着金融市场的膨胀发展,金融脆弱性有一种自增强的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形势更加复杂,局部性的金融波动增加,金融机构的国内国际传导效应增强,而金融脆弱性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发展下去将会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选择一种适合中国的金融模式来确保金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第一、二部分首先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发展及其生成机理。诸多学者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从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推理及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阐述,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则包括股市的过度波动性、汇市的过度波动性和不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金融脆弱性的国内国际传导及其模型,主要从国际贸易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经济全球化和净传染效应等传导机制来研究金融脆弱性的传导模型;接着论述了金融脆弱性的评估及预警分析,通过研究国际上预警模型试图从中得到建立我国金融脆弱性预警监测体系的有益经验借鉴。 文章第四部分首先论述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及其特征和发达国家抗金融波动能力的分析,从而发现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弊端。接着文章第五部分讲述了我国金融体制的特点和金融改革,从而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是“一局两会”和金融发展的目标模式是综合经营。 最后,文章提出了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对策建议。第一,规范和强化金融监管,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这是化解和防范金融脆弱性的重要保障。第二,增强银行业的稳健性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核心关键。第三,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发展维系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大局。第四,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是金融体系稳定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
本文编号:2708562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倩;;我国金融脆弱性现状及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玉娟;社会责任视角下商贸物流脆弱性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0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