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7:37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整个金融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在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方面,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投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方面均获得了成功,我国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调节经济运行和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渐融合,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将更多的受到世界金融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目前,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一名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青年学人,选择在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是责无旁贷的。本文选题《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拟借此文为中国金融业全面综合经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混业经营的产物,是一种组织创新。它通过资源的分类、整合、策划和调配,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这种金融组织创新适应了新经济的需要,从上世纪末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近年来,笔者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业的巨大影响,随着商业银行介入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活动的实践,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已经破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能仅仅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要在实践层面有所突破。 笔者通过对以往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外的研究偏重于实证研究,对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各类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解释,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佐证,指明了方向。但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证研究大多在某一方面或者从单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没有形成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我国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研究历史较短,研究基本集中下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控股公司经济学理论分析,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类型、机制、风险与监管等一般理论;二是金融控股公司实践探讨,侧重于论述金融机构的兼并收购,业务关联、构建统一网络、打造金融平台、销售渠道和业务协同等方面。 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一是由于金融控股公司自身的产生与发展时间不长,特别是我国尚未正式采用这一模式,所以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国外金融控股公司运行情况和相关研究理论的介绍和引入,许多研究成果在我国尚未得到实践的检验,许多关键性的课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是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是全球金融业发展历史中的新生力量,其自身的相关组织结构,经营模式,风险生成和管理手段等因素仍处在不停地变化创新过程之中,以往的诸多研究成果丧失了时效性;例如本世纪初基于经济资本的全面风险管理方式开始在各类金融机构流行,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引入这种风险管理模式,但是关于经济资本管理如何在金融控股公司中应用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涉及,因此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研究中尚未达到盖棺定论的程度; 三是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旨在借鉴国际上的成功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一套适合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之路,从目前的我国金融业状况来看,如何结合我国自身的制度环境,形成金融专业化基础上的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运作,还缺乏很多建立在实践层面上的理论指导,需要更长时间的探讨; 四是涉及到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制度环境在不断更新和创新,这些制度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金融财务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特别是这次始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关于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的全面探讨和反思。相信风暴过后,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制度环境上必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远未停止。 正是基于上述四点原因,笔者决定在继续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金融控股公司为载体,找到一条在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之路,这也是论文的宗旨所在。 论文基本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金融控股公司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从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动因,风险管理,外部监管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选择与风险替换问题;研究路径为: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和效率分析→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辨析→基于内部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层次风险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研究结论主要为我国的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从模式选择到风险管理到外部监管提出一整套政策建议,弥补以往研究局限于国外的经验介绍而忽略了理论的自身实践这一缺陷。 论文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国外与国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地采取演绎、归纳、比较、建模、实证等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工具,本论文将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有管理学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财务学的财务分析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学风险理论,包括金融业的负外部性、风险传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等相关理论;经济学均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产业经济学竞争与合作理论;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包括金融控股公司与各成员之间、公司与相关利益者之间、成员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等当事方之间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合作与非合作的博弈理论等等。 围绕本文的基本命题,除了导论部分,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形成与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分析,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是关于金融综合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况研究。通过对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的比较分析,以及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势的探讨,挖掘出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动因;通过对现存的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初步说明了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选择中的领先地位的原因。第二章是关于金融控股公司比较优势的全面分析。本章中首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通过设计一个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博弈模型,进一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最后在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所表现出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收益与风险均衡模型,对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是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特殊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第三章主要研究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结构和特殊风险,重点论述了道德风险与公共安全网、债权人利益的关系,以及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利益冲突和风险传递等风险特质,并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进行了辨析。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研究,设计了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并对内部防火墙的设置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两种模式。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基于经济成本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层次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对金融控股公司中三类资本的充分探讨的基础之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成本计量方法、配置方案和绩效考核进行了重点研究,其中利用投资组合原理设计了金融控股公司资本配置方案,并举例加以说明。本章最后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个层面的风险分层,构建了金融控股公司基于经济资本的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依据新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足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方共同约束要求,从分析金融监管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般理论、监管挑战和监管技术和内容,外部市场约束基础理论入手,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具体实践,深入探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要包括监管模式的构建,监管目标和原则等等,最后提出了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政策建议 笔者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过程中,力求对相关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能够通过新的视角和采用新的理论工具,并结合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以期达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有益补充和对后续研究的抛砖引玉。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尝试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通过设计一个博弈模型,证明了金融控股公司相与其它金融业综合经营形式相比,存在着比较优势;尝试从风险与收益的角度,通过使用风险和收益均衡模型,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在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前提下,获得协同效应的条件,证明了了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存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应该成为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从分业到综合的转型过程中的首选模式的观点; 论文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进行辨析时,着重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对特殊风险的性征、特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特殊的形成条件和经营环境,具体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不同类型金融控股公司特有风险; 论文尝试从不同视角,基于两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资本管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特别是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和引进经济资本管理的研究方面,起到了有益的补充; 论文以国际内部控制准则和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为依据,参照非金融产业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针对公司内部治理、内部稽核,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设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流程等重要事项的设计上,即有制度上和实践中的依据,又体现出了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特殊风险的独特制度安排。在分析讨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内部防火墙的设立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两种模式和内部防火墙的设置原则; 论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层次风险管理的概念,通过对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的系统分析,利用投资组合原理,设计了金融控股公司在不同子公司间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案,解决了金融控股公司层面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核心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水平的分层,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较好解决了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所构成的金融集团的整体层面风险度量和管理难题; 论文在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方面,依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金融监管的三个支柱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基本模式——伞状监管模式和统一监管模式,讨论了与特殊风险相对应的监管技术和监管内容,并在最后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三点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39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建伟;;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11期

2 王东;;浅论财务管理风险之内部控制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华兵;于剑;;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丁慧;我国银行集团内部交叉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胜;综合金融可行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彦;国内公司转型跨国公司的商务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赵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投资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尚伟;中信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谭世佳;沈阳农商行风电场工程贷款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9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09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