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佃农理论的风景名胜区租赁模式研究
【图文】:
业指通过门票项目租赁合约成立的新企业。1.分成租约产权主体分成模式(如图1)的运作方式:经营企业由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组成,公司负责对门票项目进行经营;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部分景区管委会代表地方政府行使股东权益,同时参与景区经营。景区收益由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依照股份分成。图1 分成租约产权结构所有权———地方政府为景区资源所有者,并以附着于所有权上的景区门票项目使用权和收益权作为出资与投资企业共同开发经营景区。使用权———门票项目使用权根据股份由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共同拥有,经营企业负责对景区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经营。收益权———经营收益中,门票项目的收益权归经营公司,由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按所占股份分成
2.固定租约产权主体该种模式(如图2)的运作方式:投资企业完全拥有景区门票使用权以及附于其上的门票收益权,根据规划进行景区建设,支付固定租金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将其中部分或全部拨付给管委会,即地方政府转让全部的使用权、部分收益权(另一部分以固定租金形式占有),拥有门票项目经营权的处置权利,投资企业承担全部风险。管委会作为独立的行政管理者,代表政府对景区经营实行政府管制
图2 固定租约产权结构3.景区自营模式产权主体景区自营(如图3)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将经营权委托给管委会,但由于政府部门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景区管委会又成立景区经营公司,将门票项目经营权委托给经营公司,管委会领导同时又是经营公司领导,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经营权和行政权没有分离,与事业制度没有本质的差别。门票收益由地方政府和管委会分享。景区自营模式最大的两个特点:没有经营期的限制和没有处置收益。前两种模式由于是经营权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转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兴斌;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改革[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2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3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体制改革[J];管理世界;2003年06期
4 张进福;经营权出让中的景区类型与经营主体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1期
5 寇敏,马波;中国公共资源类景区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创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小燕;;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旅游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3 肖朝霞;;我国景区市场化经营有关问题的探讨[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4 董艳琳;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引导与规范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5 张朝枝;;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6 王业良;全华;盛正发;;娄底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及旅游经济结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胡建国,漆丹,钟铭,刘黎亚;浅谈重庆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缪芳;袁书琪;;民营企业投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诉求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费宝仓;中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10 郑向敏,冯潮华;福建省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模式分析[J];东南学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熊晶;;论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2 吴成安;;替代效应、交叉补贴与中国旅游景区规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胡浩;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杨晓霞;旅游信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赵宇鸣;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中外部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8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辉;两权分离的旅游资源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杨万福;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企业能力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彩萍;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伟兵;旅游扶贫的风险性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李松柏;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卜书朋;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以合川钓鱼城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烨;庐山地区资源开发的环境评价及对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9 蒋志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淑英;旅游概念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燕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J];规划师;2001年01期
2 梁正宁;关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市场化经营若干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张进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张凌云;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争论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年03期
5 李树民,郭建有;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J];旅游学刊;2001年04期
6 邬爱其,徐进;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性项目规制改革探讨[J];旅游学刊;2001年04期
7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8 王兴斌;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改革[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9 崔凤军;旅游环境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1998年05期
10 李华荣,李大林;对我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199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广虎;;旅游资源经营权探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钧;莫世英;张春彦;;城市型风景区的空间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2期
2 王承伟;周世华;;川南边城叙永[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年01期
3 何吉成;徐雨晴;;对铁路选线涉及的景观保护区法规的解读[J];中国园林;2010年03期
4 唐善茂;鲍青青;;桂林漓江风景区旅游生态贫困问题的调查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5 邓树波;张丽;胡冬初;;武功山生态旅游发展刍议[J];中国林业;2010年06期
6 陈莎;;光阳闯西山[J];摩托车;2010年03期
7 廖北海;毛凤成;;敢为人先兴旅游 人有我优促发展[J];浙江林业;2010年01期
8 许韶立;;论河南“旅游立省”战略与风景名胜区发展[J];学理论;2010年05期
9 郑洁;许振华;;山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经济师;2010年02期
10 李海克;;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与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农;何涛;谢光武;杨玖贤;张陆良;;汶川地震灾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生态保护对策[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卢红伟;杨玖贤;李亚农;;水电站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应对措施研究[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3 成文连;柳海鹰;高吉喜;关彩虹;;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方法及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邓庆伟;;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胡飞;杨昔;;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莉娜;刘子琦;曾理;廖望;;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旅游与前景分析——以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遗产地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8 夏本安;杨一波;李春晖;;保生态基地,建生态园区,创新发展城郊现代林业[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9 沈炳春;沈苏杰;;吴中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和规划理念探索[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10 黄勇;;对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丛生;保护古树名木漫谈[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黄明钢 通讯员 廖齐梅 崔嵩;把梧桐山建成深圳“绿宝石”[N];深圳商报;2010年
3 张林 吴明今 王义根 周桂芳;大冶陈贵:科学发展风帆扬[N];湖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勾六零;打造便捷通衢 编织交通网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崔立勇;中国旅游日“争抢”徐霞客[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郑兵兵 王亚坤 驻广西记者 孟萍;山东服务名牌旅游尽显风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临朐县委副书记 县长 肖明胜;山水临朐倾力打造生态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2009杭州旅游十件大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山西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师振亚;对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喻川;明月山旅游在创新中进取[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华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晓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张哲;面向竞争的规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强;生态安全评价及公众参与在太阳岛风景区规划中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涂华国;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庞婷;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易夏;浙江省五泄风景名胜区典型植物群落评价[D];浙江林学院;2009年
5 谢文平;新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建芳;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区规划与景观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琼;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志祥;基于“人—机—环境”互动的景区标识系统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韩雪;绵山旅游景区深层次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聂建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景区内建筑、居民拆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3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4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