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借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0:37
   P2P网络借贷((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P2P网站社区交流平台完成借与贷的小微借贷模式。借款人一般都是自然人或者中小型企业,而相对的借款人也一般都是自有资金量和投资渠道不多的中小投资者,这种方便快捷透明直接的小额信用交易从英国发端迅速传遍各国,为各类投资无法和借款无门的小型出借人和贷款人所接受。这是一种线上的民间借贷模式,贷款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而是普通个体,P2P平台仅仅作为中介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一个线上的交易平台。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破了发放贷款的高门槛限制并且手续简易方便,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而言是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的一个新方法和小型投资者的一个投资新渠道。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公益扶贫和拓宽投资渠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有益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在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无法见面交流,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借贷双方在现实中并不认识对方,也没有办法用直观的方法来判断决策,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特别对于出借人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虽然出借人投资给借款人会受到不错的利息收益,但是也存在借款人延迟还款甚至违约不还的风险。于是,贷款人该如何选择借款标进行投资决策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贷款人(即出借人)根据借款标的哪些条件的高低决定是否投资的决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2P借贷平台研究分析以及对我国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介绍。虽然目前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有了不少,但是运行模式完善且用户和交易量充沛的却仍是凤毛麟角,笔者从中选取较为有代表性、运行模式完善、交易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平台红岭创投作为研究样本,提出P2P网贷的研究模型,利用采集软件抓取其2013.09-2014.08期间2万多条真实交易记录进行分析。以社会交换理论、信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和SpSS实证分析得出该平台的借款标中公布的各项指标(如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借款人的借入信用和借出信用、借款方式)对出借人决策的影响程度。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为提高网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并提出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三方平台、明确网贷平台定位等方面的建议。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832.4;F72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评析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结构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与研究假设提出
    2.1 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介绍
        2.1.1 国外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介绍
        2.1.2 国内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介绍
    2.2 P2P网络借贷的基础理论
        2.2.1 社会交换理论
        2.2.2 信任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出借人决策的内容
3 变量的选取介绍
    3.1 被解释变量
    3.2 解释变量
        3.2.1 借款利率
        3.2.2 借款金额
        3.2.3 借款期限
        3.2.4 借入信用
        3.2.5 借出信用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
    4.2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2.1 变量数据的信息统计
        4.2.2 变量数据的信息分布
    4.3 出借人决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4.3.1 借款期限以月为单位的回归模型分析
        4.3.2 借款期限以日为单位的回归模型分析
    4.4 还款方式对出借人决策影响的方差分析
    4.5 假设检验结果
        4.5.1 按月借款情况的假设检验结果
        4.5.2 按日借款情况的假设检验结果
        4.5.3 还款方式影响的假设检验结果
5 研究发现与管理建议
    5.1 P2P网络借贷出借人决策因素研究发现
        5.1.1 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5.1.2 平台信用体系不完善
        5.1.3 监管方面缺少相关制度依据
        5.1.4 存在一定的洗钱风险
    5.2 改进与建议
        5.2.1 加强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
        5.2.2 构建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体系
        5.2.3 建立网络借贷、保险、用户的三方机构
        5.2.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借贷平台的定位
        5.2.5 将P2P网贷平台纳入反洗钱监督范围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曹佳;P2P组通讯的网络拓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郑文良;基于简单本体的农业P2P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P2P的动因及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候亚美;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琦;P2P下载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侵权问题的刑法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梦桥;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余嘉敏;网络借贷(P2P)平台的量化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7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7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57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