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0 04:3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致力于打造稳定、可靠、权威的基准利率体系,从此前的SHIBOR到后来的DR007,再到探索利率走廊机制为基准利率体系保驾护航,其用意都是为了给市场树立一个可供依靠的基准参考指标,从而让官定的贷款基准利率慢慢淡出历史,以实现信贷利率平稳的市场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改革(以下简称LPR)正是在此前种种努力的基础上,探索实现从货币市场到信贷市场的稳定传导通道。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既不能轻易降息,又需要在稳增长与优化结构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央行推出LPR机制改革实质是给将来通过下调MLF利率来降低LPR利率预留出政策通道和空间。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打破商业银行设定贷款利率下限的行为,这无疑给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来源】:经济论坛. 2019年11期 第96-102页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国的实体部门杠杆率和资本形成率(星标线,右轴)(单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


图2 中国的实体部门杠杆率和资本形成率(星标线,右轴)(单位:%)LPR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通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的通道(见图3黑色箭头)。时至今日,货币市场利率迟迟难以影响信贷市场利率,在前期货币市场保持宽松时,实体经济感受不到融资成本的下降。(4)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低利率助长了金融机构的投机倾向。人民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有意识地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推动“锁短放长”,就是为了遏制这种行为。2016年以前央行连续不断的短期公开市场操作给了金融机构稳定的资金来源预期,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没有推动信贷利率的降低,反而加剧了市场主体加杠杆、短债长投的倾向。二是商业银行默契地人为设定信贷利率下限(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这无疑使得信贷市场难以受到政策利率变动的影响。人民银行设置的LPR考核时点及将贷款利率竞争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的举措,有助于打破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的利率隐藏下限,在改革的同时起到降息的效果。

工业增加值,实线,单位,央行


第三,受困于低迷的经济增长前景,全球央行正在进行新一轮宽松潮。经合组织(OECD)将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2%下调至2.9%,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欧央行、美联储相继放松货币政策,今年全球已有近40多个国家央行推出降息,全球货币政策重启宽松周期。可见,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形势,实体经济都呼唤更大力度的逆周期刺激政策。进一步压低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利率,正在变得更加迫切。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紧接着9月4日的国常会又指出,“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措施”,可见政府对于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期盼。虽然多家央行已经出台宽松措施,但人民银行短期内难以直接降息。从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发言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美国升息中国未必升息,美国降息中国也未必降息,只要中国没有出现明显的通缩风险,降息就难以落地。(3)


本文编号:2908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08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