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6:12

  本文关键词: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7年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股市因为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而大幅下跌,信用紧缩的局面通过金融市场迅速蔓延开来。为了扭转经济形势,美联储大幅降低基准利率,但是金融机构在面对一再恶化的资产负债表后,纷纷出现了“惜贷”的情况,整个市场陷入“流动性陷阱”。当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后,利率调节市场的能力几乎完全丧失。此时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是2001年日本银行为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创新货币政策。这种工具在零利率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货币扩张手段,利用提高货币供应量的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此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自2008年11月开始美联储先后进行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13年12月才开始进入退出阶段。 当然,经济危机同样波及到了日本,这对2006年刚刚结束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日本国内经济来说是一场沉重打击。金融行业的危机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企业收益锐减,外需急剧下滑,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物价指标持续低迷,经济通货紧缩的局面甚至比发源地美国更加恶劣。所以2008年10月日本银行快速做出决策,重启超低利率的宽松环境,以促进企业融资,维护市场稳定。降低利率、进行无限量的资产购买计划等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持续进行。不仅如此,日本银行还于2012年承诺在两年时间内使通胀目标达到2%,这种“超级宽松政策”助推了“开动印钞机国家”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货币战争。 本文主要就日本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全球经济危机下,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况。第二章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其中分别介绍了日本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以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并对两个国家的三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异同之处。在第三章,笔者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三个层面(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进行研究,,得出两国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紧密相连,共同形成了货币政策的传导体系,所以文章第四部分继续对货币政策工具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将货币政策工具划分为传统型、新型两大类别,分别对两个国家的三次危机进行对比,主要解读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第五章重点运用误差修正模型(VEC)关注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得出三次货币政策的效果。其中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收效显著,日本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必要继续执行,而日本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收效微弱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VEC模型 美联储 日本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3.13;F827.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导论11-17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内文献综述13-15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5-16
  • 1.3 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16
  • 1.4 创新与不足16-17
  • 第2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的比较研究17-26
  • 2.1 日本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17-18
  • 2.2 日本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18-19
  • 2.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19-20
  • 2.4 日本两次危机的背景对比20-23
  • 2.4.1 相似点21-22
  • 2.4.2 不同点22-23
  • 2.5 日本美国危机的背景对比23-26
  • 2.5.1 相似点23-24
  • 2.5.2 不同点24-26
  • 第3章 日美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研究26-33
  • 3.1 最终目标26-28
  • 3.2 中介目标28-30
  • 3.3 操作目标30-33
  • 第4章 日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33-42
  • 4.1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33-35
  • 4.2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35-42
  • 4.2.1 美联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35-38
  • 4.2.2 日本银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38-42
  • 第5章 日美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42-59
  • 5.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42-50
  • 5.1.1 平稳性检验43
  • 5.1.2 Johensen 协整检验43-46
  • 5.1.3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46-47
  • 5.1.4 基于 VEC 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47-49
  • 5.1.5 小结与启示49-50
  • 5.2 日本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50-55
  • 5.2.1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50-52
  • 5.2.2 基于 VEC 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52-54
  • 5.2.3 小结与启示54-55
  • 5.3 日本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55-59
  • 5.3.1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55-57
  • 5.3.2 基于 VEC 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57-58
  • 5.3.5 小结与启示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2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成果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2 耿群;;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3 万志宏;曾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4 张礼卿;;量化宽松Ⅱ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5 陈静;;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6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经济学家;2009年09期

7 杜艺中;;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回顾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年04期

8 陈晓君;;货币供给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调控的有效性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林珏;;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启动的背景及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10 刘瑞;;日本金融机构破产处理[J];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11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