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4:06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了一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的严重冲击,美联储迅速将基准利率调到零利率的水平,并且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源于大萧条后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危机后的快速复苏进程表明量化宽松的有效性,货币主义的观点也表明了量化宽松的可行性。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Werner(1991)首次提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其既不是降息,也不同于简单的“印钞票”,而是通过量化规模来实现“信用创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早使用于日本2001年发生的经济衰退时期,由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状况,整个经济的投资意愿和需求都很低,而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极其有限,于是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日本在2000-2006年间实行了零利率货币政策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化。货币非中性理论、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金融加速器理论、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等都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内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中,本文在对Smets和Wouters(2007)提出的SW模型和Gilchrist et al.(2009)将“融资溢价”引入SW模型后的GOZ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正,加入美联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信号效应、投资组合再平衡效应和融资溢价对企业净值的弹性系数,以此来考察QE的效果的显著性。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中,本文通过各经济体的资本流动的的方程组,得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都会导致一个新的资本的净流出的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国内货币总量受M2和资本净流入两方面作用的影响。继而通过引入虚拟经济的费雪方程式(刘骏民,2001)分别得出对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的影响。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内传导机制中,本文分析了量化宽松的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刺激效应的目标和传导机制。金融危机背景下,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偏向于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政策目标。在经济刺激效应方面,量化宽松可以通过稳定金融市场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扩张货币,进而通过信贷扩张、通货膨胀、本币贬值等效应刺激总需求提升。本文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增加以及汇率变化影响的实证检验,证明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物价、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提升而刺激总需求来实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的虚拟化,本文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刺激效果进行了评价,分别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以及虚拟经济与资本垄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制度原因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和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发行国的美国,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并不仅仅只有国内目标,还包括全球目标,即为美国资本在全球进行最优配置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对美联储的目标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建立量化宽松下的全球经济博弈模型,分析了美国经济体、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货币政策选择的博弈以及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选择的博弈,揭示了美国的政策对其它国家在政策选择的影响。本文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是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增加对金砖五国资本价格的冲击效果显著,这催生了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泡沫,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不稳定性。二是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增加对金砖五国物价的冲击效果显著,这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且影响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竞相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对美国、日本、英国和欧元区等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对其背景、操作特点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发达经济体竞相量化宽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应对,这些应对措施包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增长、推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实行保护主义建立以赶超战略为目标的自主发展模式。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经济刺激效应 溢出效应 虚拟经济 传导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7.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导论13-32
-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13-16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6-25
- 1.2.1 金融稳定功能16-18
- 1.2.2 经济刺激机制18-23
- 1.2.3 国际传导机制23-2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5-31
- 1.3.1 研究思路25-27
- 1.3.2 研究方法27-30
- 1.3.3 章节安排30-31
-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31-32
- 1.4.1 本文的创新点31
- 1.4.2 本文的不足31-32
- 第二章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32-53
- 第一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32-35
- 第二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35-38
- 2.2.1 资产负债表理论分析35-36
- 2.2.2 国家货币理论分析36-37
- 2.2.3 内生货币理论分析37-38
- 第三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内传导机制模型38-48
- 2.3.1 SW模型概述39-44
- 2.3.2 GOZ模型概述44-46
- 2.3.3 GOZ模型推广46-48
- 第四节 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48-51
- 2.4.1 资本流动方程48-49
- 2.4.2 美元外溢的传导机制49-50
- 2.4.3 美元外溢的冲击效应50-51
- 第五节 小结51-53
- 第三章 美国量化宽松的国内传导机制研究53-85
- 第一节 量化宽松的金融市场稳定效应53-59
- 3.1.1 量化宽松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53-57
- 3.1.2 货币政策协助财政稳定金融市场57-59
- 第二节 量化宽松的经济刺激效应59-69
- 3.2.1 量化宽松的货币效应机制61-64
- 3.2.2 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效应64-67
- 3.2.3 量化宽松的贬值效应67-69
- 第三节 量化宽松的刺激效应的实证检验69-77
- 3.3.1 量化宽松对货币供给增加的实证检验69-72
- 3.3.2 量化宽松对总需求增加的实证检验72-76
- 3.3.3 货币扩张对汇率变化的影响76-77
- 第四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刺激效果评价77-82
- 3.4.1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78-81
- 3.4.2 虚拟经济与资本垄断的关系81-82
- 第五节 小结82-85
- 第四章 美国量化宽松的国际传导机制研究85-115
- 第一节 美国量化宽松的全球目标与作用85-96
- 4.1.1 美元霸权下的全球经济85-87
- 4.1.2 风险的全球转移87-90
- 4.1.3 全球财富再分配效应90-93
- 4.1.4 全球金融的稳定作用及不确定性93-96
- 第二节 量化宽松下的全球经济体博弈模型96-103
- 4.2.1 货币政策的三方静态博弈96-100
- 4.2.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模型100-103
- 第三节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国际传导机制及全球经济走势预测研究103-106
- 4.3.1 美元流出的自我强化机制103-104
- 4.3.2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下的资金流动逆转的趋势104-106
- 第四节 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106-113
- 4.4.1 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资本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106-110
- 4.4.2 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物价的冲击110-113
- 第五节 小结113-115
- 第五章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115-134
- 第一节 美国、日本、英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过程梳理及对比分析115-128
- 5.1.1 美国量化宽松的特点和效果的比较分析117-120
- 5.1.2 日本量化宽松的特点和效果的比较分析120-123
- 5.1.3 英国量化宽松的特点和效果的比较分析123-125
- 5.1.4 欧元区量化宽松的特点和效果的比较分析125-128
- 第二节 发达经济体竞相量化宽松的影响128-131
- 5.2.1 量化宽松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选择128-129
- 5.2.2 量化宽松不能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129-131
- 第三节 小结131-134
- 第六章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34-148
- 第一节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34-139
- 6.1.1 外汇储备面临着缩水风险134-135
- 6.1.2 输入性通货膨胀拖累经济增长135-136
- 6.1.3 对中国外贸出口产生双面影响136-138
- 6.1.4 美元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双面影响138-139
- 第二节 中国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措施139-147
- 6.2.1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增长139-142
- 6.2.2 推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142-143
- 6.2.3 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争夺国际定价权143-144
- 6.2.4 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44
- 6.2.5 实行保护主义,建立以赶超战略为目标的自主发展模式144-147
- 第三节 小结147-148
- 第七章 结论148-151
- 第一节 主要结论148-150
- 第二节 研究展望150-151
- 参考文献151-160
- 致谢160-161
- 个人简历及学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玮;;论道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J];数据;2010年12期
2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3 李石凯;黄剑;;美国金融生态的恶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4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5 刘劲松;安国俊;;量化宽松政策、资产泡沫与通胀隐忧[J];银行家;2009年08期
6 胡艳妮;周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J];银行家;2009年12期
7 沈建光;;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国经济展望[J];银行家;2010年11期
8 李永刚;;量化宽松对世界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9 王东风;;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及影响:以美国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玉平;从“负债-通缩”理论到金融不稳定假说[J];当代财经;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庆海;美联储金融危机救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1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