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21-10-20 14:15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在各大洲之间频繁爆发,每次金融危机都会让无数的人们深究危机背后的原因,当大家在争论中似乎达成某种共识的时候,一次新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而至。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人可以用一个权威的理论来揭示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每次新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不是一个重复往次的过程,金融危机自身的多变性决定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视角来做统一的分析,从而得出统一的结论。众所周知,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这一现象引起各方的关注和讨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一夜间转变为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紧缩。金融危机爆发在对流动性过剩的讨论声中,金融危机的爆发又终止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背景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本文试图从流动性过剩角度探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理论界从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把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结合起来所作的研究,在理论界大致有两种研究思路,其一是把流动性过剩作为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关键环节;另外一个思路是把流动性过剩作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来研究。由于对流动性过剩概...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此处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美国的虚拟经济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位居
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房价指标来考察过剩的流动性是否流向了美国的虚拟经济部门。图3一6.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制作数据来源 EIUCountryDatab饰s://~.eountrydata.bvdep.eo耐。数据来源同42
---CP工 工---即工 工图3一542金融危机前美国的CPI和PPI波动比较平稳。从图例3一5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实体经济中的商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生产价格指数始终在保持在5%以内的增长率,而消费价格指数则保持在4%以内的增长率。所以通过前面的两个经济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过剩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结论。过剩的流动性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部门,那么是否流向了虚拟经济部门呢?通过前文的界定,虚拟经济部门包括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资本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下面笔者通过反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股指和反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房价指标来考察过剩的流动性是否流向了美国的虚拟经济部门。图3一6.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制作数据来源 EIUCo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虚拟经济特性及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关系——兼论抑制房地产泡沫之策[J]. 刘培刚.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9(04)
[2]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J]. 石琳.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3]从几次金融危机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 杨琳. 中国金融. 2009(05)
[4]日本“泡沫经济”文献述评与研究新视角[J]. 鹿朋. 当代经济管理. 2009(02)
[5]“流动性过剩”研究综述(上)——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衡量标准及产生机制[J]. 夏新斌,曾令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1)
[6]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 成思危. 管理评论. 2009(01)
[7]从次贷危机看美国的金融霸权[J]. 唐国新,许晓茵. 世界经济情况. 2009(01)
[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次贷危机(上)[J]. C·P·钱德拉塞卡尔,房广顺,徐明玉. 国外理论动态. 2008(10)
[9]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诱因分析[J]. 秦德安.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8(07)
[10]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 黄纪宪,张超. 金融论坛. 2008(06)
本文编号:344705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此处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美国的虚拟经济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位居
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房价指标来考察过剩的流动性是否流向了美国的虚拟经济部门。图3一6.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制作数据来源 EIUCountryDatab饰s://~.eountrydata.bvdep.eo耐。数据来源同42
---CP工 工---即工 工图3一542金融危机前美国的CPI和PPI波动比较平稳。从图例3一5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实体经济中的商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生产价格指数始终在保持在5%以内的增长率,而消费价格指数则保持在4%以内的增长率。所以通过前面的两个经济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过剩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结论。过剩的流动性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部门,那么是否流向了虚拟经济部门呢?通过前文的界定,虚拟经济部门包括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资本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下面笔者通过反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股指和反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房价指标来考察过剩的流动性是否流向了美国的虚拟经济部门。图3一6.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制作数据来源 EIUCo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虚拟经济特性及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关系——兼论抑制房地产泡沫之策[J]. 刘培刚.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9(04)
[2]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J]. 石琳.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3]从几次金融危机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 杨琳. 中国金融. 2009(05)
[4]日本“泡沫经济”文献述评与研究新视角[J]. 鹿朋. 当代经济管理. 2009(02)
[5]“流动性过剩”研究综述(上)——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衡量标准及产生机制[J]. 夏新斌,曾令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1)
[6]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 成思危. 管理评论. 2009(01)
[7]从次贷危机看美国的金融霸权[J]. 唐国新,许晓茵. 世界经济情况. 2009(01)
[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次贷危机(上)[J]. C·P·钱德拉塞卡尔,房广顺,徐明玉. 国外理论动态. 2008(10)
[9]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诱因分析[J]. 秦德安.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8(07)
[10]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 黄纪宪,张超. 金融论坛. 2008(06)
本文编号:3447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44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