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CPI的动态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3 20:15
  汇率作为货币对外价值的象征,其波动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国内价格水平应该下降。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物价出现了同向增长现象。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CPI的动态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汇率对CPI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机制。其次,本文从汇率完全传递和不完全传递两个角度梳理了一价定律、PPP理论和PTM理论,并阐述了汇率传递理论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再次,本文结合人民币汇率和CPI指数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得到不同历史时点波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为后文研究人民币汇率对CPI指数的动态影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中选取了我国2006年1月至2019年7月的CPI、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及货币供应量(M1)的月度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综合考察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贡献率,最终得出实证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人民币汇率对CPI的冲击效应在长...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CPI的动态影响分析


模型稳定性校验

脉冲,人民币汇率,脉冲响应函数,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CPI的动态影响分析244.3.6脉冲响应函数构建出的VAR模型最终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解释扰动项的动态冲击对系统变量产生的影响,反映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如图4.2所示。其中,横轴代表受冲击后的滞后期数,本文将其设定为30期,纵轴代表受冲击后变量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受到1单位冲击,CPI对冲击的响应程度。虚线代表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4.2CPI、NEER和M1对CPI的脉冲响应图图4.2表示CPI受冲击后的响应程度,从CPI对CPI的脉冲响应图可知,CPI对自身的冲击反应较为显著,并且这种冲击效应会在前两期迅速下降,一直降到15期左右冲击由正转负,之后回归平稳。从人民币汇率对CPI的脉冲响应图可知,给定人民币汇率一个正向冲击,CPI表现出负向的反应,该效应持续增强,在第10期达到最大,之后趋于平稳。从货币供应量对CPI的脉冲响应图可知,货币供应量对CPI产生正向效应,前2期效应显著增强,在第8期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趋于平稳。4.3.7VAR模型的方差分解经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个变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后,还需要再通过方差分解来解释不同冲击对变量影响的贡献度,并以此来评估不同冲击的重要性。本文的方差分解主要是比较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CPI的贡献率,分解结果汇总如表4.5和图4.3所示。

参数,影响因子,时点,横坐标


4人民币汇率波动对CPI动态影响的实证分析27横坐标,等间隔脉冲响应图横坐标表示样本全体时点,时点脉冲响应图横坐标表示滞后期数。4.4.1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通过MCMC抽样算法估计出的模型参数需要经过检验,检验通过才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一定意义的,表4.6给出了TVP-VAR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结果。表4.6参数估计检验参数均值标准差95%上界95下限Geweke诊断值无效影响因子1()0.00230.00030.00180.00280.7709.072()0.00230.00030.00180.00280.2538.171()0.00570.00180.00340.00970.18253.012()0.00560.00170.00340.00980.00248.12h1()0.43670.05450.34080.55830.00140.51h2()0.34920.04000.27750.43520.02535.52根据表4.6可知,参数估计均值均在检验标准范围内,Geweke诊断值是判断参数是否收敛于后验分布的指标,已知临界值为1.69,因此表中结果均不能拒绝原假设。无效影响因子最大值为53.01,本次参数估计抽样次数设定是10000次,因此本次抽样的有效样本是足够的,证明本次模拟抽样满足TVP-VAR模型条件。图4.4参数估计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汇率传递非对称性及其传递系数动态特征解释——基于非线性视角分析[J]. 范科才,李子扬,李欣.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2)
[2]预期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非线性传递效应研究[J]. 李艳丽,张志翔.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5)
[3]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研究:基于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J]. 常婧,龙少波,陈立泰.  世界经济研究. 2019(01)
[4]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J]. 刘津含,王晋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5]生产率差异、定价决策与企业层面的汇率传递效应[J]. 张天顶,宋一平.  世界经济研究. 2017(10)
[6]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基于开放经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J]. 史新鹭,高蓓.  国际经贸探索. 2017(07)
[7]汇率传递异质性对中美贸易失衡的解释[J]. 廖泽芳,李婷.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7)
[8]人民币汇率波动来源研究——基于非线性BEER模型的实证分析[J]. 李富有,张中岩,刘希章.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2)
[9]人民币汇率不完全和非对称传递——理论、特征及对策分析[J]. 崔昊,霍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10]进口中间投入、企业生产率与人民币汇率传递——基于我国出口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向训勇,陈婷,陈飞翔.  金融研究. 2016(09)



本文编号:3493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493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