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23:5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主要经济体汇率变动会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传导到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作为对东盟区域发展的重要伙伴国家,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多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才能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稳定双边经贸关系。本文选用2005~2017年世界五大经济体相关数据,通过GVAR模型考察美元、日元、欧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从中长期来看,美元和人民币的正向冲击及日元的负向冲击都会对东盟进出口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欧元的负向冲击会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造成"挤压"。对比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 

【文章来源】:区域金融研究. 2019,(1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东盟进口贸易(上)和出口贸易(下)对美元汇率变动的动态响应过程

过程图,东盟,汇率,动态


给欧元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在同一季度内,东盟进口贸易下降0.36%,出口贸易下降0.28%,短期内欧元贬值使得东盟进口贸易最大下降2.3%。从中长期来看,进口贸易的负向影响在第20期左右保持稳定,下降幅度为1.8%,出口贸易在第16季度保持稳定,下降幅度为1.1%,进口贸易下降幅度大于出口贸易。这表明欧元贬值使得东盟进出口贸易显著下降。这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欧元贬值会减少欧元区国家的进口需求,而欧元区国家是东盟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因此对欧元区的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第二欧元贬值会使得以欧元为“货币锚”的其他国家跟随欧元贬值表现为本币的贬值,由于地缘关系和成本原因,东盟在面临这些国家的竞争时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欧洲及其相邻的国家得利于欧元贬值的“红利”会对东盟出口贸易产生挤压。(四)东盟进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动态响应分析

过程图,东盟,汇率,动态


给人民币汇率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当期内东盟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0.78%和0.53%,之后这种正向作用会保持增长趋势。进口贸易在第4季度达到最高值增长大约4.4%,第四季度之后到第14季度正向作用下降,第20季度开始正向作用保持稳定,增长约1.8%。出口贸易的正向作用也在第4季度增长约2.5%,达到最高值,第四季度之后到第16季度正向作用下降,第20季度开始正向作用保持稳定,增长约0.72%,可以看出东盟进口贸易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出口贸易。对比其他三种货币汇率发生变化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波动,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国家的影响最大。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并没有使得东盟进出口贸易减少,这显然不符合传统贸易理论,对于这一现象可能存在以下原因:第一,在国际生产网络分工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都主要以产品内分工模式为主,从事贸易加工,因此并不满足传统贸易理论对于本币贬值出口贸易增加的假定条件。第二,在当前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际产能合作计划,这一些系列措施都充分推动了中国产品“走出去”,而东盟国家由于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工业化水平发展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与中国的产业结构之间具有高度互补性,因此东盟对中国产品的刚性需求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外贸商品结构相似,当人民币升值,一部分外贸订单会转向东盟国家,从而使得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条件分析——基于东盟地区金融可行性视角[J]. 赵慧,张浓.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5)
[2]主要货币汇率非对称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J]. 张会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8(12)
[3]“一带一路”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研究——以人民币东盟区域化为例[J]. 陈俊宏.  区域金融研究. 2018(12)
[4]“一带一路”区域贸易和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GVAR模型的研究[J]. 黄旭东,石蓉荣.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03)
[5]开放型经济下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J]. 陈浪南,罗融,赵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2)
[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的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J]. 范祚军,陆晓琴.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9)
[7]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长期均衡与动态波动分析[J]. 杨玉华.  国际贸易问题. 2007(06)



本文编号:3527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27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