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8:06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我国也紧随这世界的潮流之中。1986年年初,央行允许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同年9月,国家体改委和央行正式批准温州市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试点城市,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始,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货币市场基本上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外币利率也实现市场化、贷款利率实现下限管理,上限基本完全放开等等。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丰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最基本的存贷利率还是实行上下限管制的政策,还未完全实行市场化的形成机制,这使得我国本该呈现绚丽多彩的金融市场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没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没有达到充分的效率。 2006年,这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一年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保护期的最后一年,即享受的金融业5年的保护期就将结束,同时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全面利率市场化的到来,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将更加完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风险的增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对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于是作者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下,尝试着从如何选择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角度入手,试图解决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产品定价的最根本的问题:应如何确定金融产品中无风险部分的价格。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深入,意味着国家将逐步取消对金融市场上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价格管制:对利率的管制,赋予商业银行存贷款真正的自主定价权,使商业银行由官定存贷款利率的执行者转变为市场存贷款利率的制定者和管理者。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贷款的价格及存款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而一旦彻底放开金融产品的价格,各个金融机构犹如八仙过海,必将各显神通,应该说,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真正实现自主经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机遇,但同时也是对货币管理当局经济管理水平的一个严峻挑战,这将使货币管理当局更难以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以达到熨平宏观经济的波动,因此对于我国的货币管理当局来说,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更有效的实施其货币政策,并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精确、连续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反馈机制将成为了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借鉴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找到一条解决上述课题的较为理想可行的措施:利率在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将形成一个有效的基准利率,对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反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条件,以对我国货币市场各个准基准利率的比较为主线,构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整体框架;研究分析利率市场化理论依据,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相关经验,提取了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分析的具体方法,接着作者对我国货币市场现阶段各个准基准利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各个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制度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仍应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结论,并在最后提出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关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和完善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本论文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章至第2章组成。 第1章主要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和利率市场化的一些相关理论依据。包括利率市场化应包括的基本含义,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其中相关理论包括以配第和洛克的货币利率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利率决定理论为代表的早期利率市场化理论,以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新古典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利率市场化理论,以及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利率理论和新制度金融学的利率决定理论等,并对其中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评述。 第2章则介绍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与国际经验,主要作用是为后面章节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原则。首先作者对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以下几点: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是一个在货币市场起基准性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决策的重要参照物,还是整个利率体系的最低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无风险利率的代表;其次,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基准利率选择的必要性,即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要求、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之一和货币当局进行间接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等;再者,作者按照一般基准利率选择的原则,针对如何选择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应从主体结构、市场参与、交易工具期限结构、操控性和与宏观相关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上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选择的原则;最后,作者分析了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为我们后面进行比较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第二部分由第3章组成。 第3章主要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选择的现状问题,并结合第2章提出的一些指导原则,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制度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还是应该选择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结论。首先作者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基准利率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和启示,如我国利率政策在利率市场化启动以前始终服从于货币总量控制;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不起主要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操作从数量操控上向价格控制上进行转变等。其次,作者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的推出为分水岭,分别对SHIBOR推出前的货币市场的各准基准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在SHIBOR推出前,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应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结论;在SHIBOR推出后,又对SHIBOR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制度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仍应该选择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结论。 第三部分由第4章组成 第4章主要结合第3章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即在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制度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仍应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也提出了应密切注意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为央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从而能更好的达到调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最后作者提出了,鉴于目前我国的现状,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思路,即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确立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基础;推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对交易主体的行为监督,确保市场基准利率的公信度。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基准利率 货币市场 货币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22;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3-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6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二、 研究现状12-14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四、 文章的贡献与不足15-16
- 1. 利率市场化及其相关理论16-37
- 1.1 利率市场化16-19
- 1.1.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16-18
- 1.1.2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18-19
- 1.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19-37
- 1.2.1 早期的利率决定理论19-21
- 1.2.2 传统的利率决定理论21-30
- 1.2.3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利率理论30-32
- 1.2.4 新制度金融学的利率决定理论32-37
- 2.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与国际经验37-51
- 2.1 基准利率的概念界定38-43
- 2.1.1 利率体系38-39
- 2.1.2 基准利率的概念39-41
- 2.1.3 基准利率的特性41-43
- 2.2 基准利率选择的必要性43-47
- 2.2.1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43-44
- 2.2.2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要求44-45
- 2.2.3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之一45-46
- 2.2.4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进行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46-47
- 2.3 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47-49
- 2.4 基准利率选择的国际经验49-51
- 2.4.1 英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49-50
- 2.4.2 美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50-51
- 3. 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现状分析51-75
- 3.1 我国基准利率的现状51-58
- 3.2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初步分析(SHIBOR 推出前)58-61
- 3.2.1 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利率的初步比较58-59
- 3.2.2 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的比较59-61
- 3.3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深入分析(SHIBOR 推出前)61-69
- 3.3.1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定性分析61-64
- 3.3.2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定量分析:Granger 因果检验64-69
- 3.4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比较分析推出后)69-75
- 3.4.1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定性分析69-72
- 3.4.2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72-75
- 4. 我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总结与展望75-78
- 4.1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总结75-76
- 4.2 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思路76-78
- 4.2.1 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基础的建立76
- 4.2.2 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条件的建立76-77
- 4.2.3 提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的制度保障77
- 4.2.4 提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公信度77-78
- 主要参考文献78-81
- 后记81-82
- 致谢82-8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8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建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基准利率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磊;“十二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陈逸;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周珠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会敬;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6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