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00:35
辽宁农信创始于1951年,目前辖内共有61家法人机构,是省内资金实力最强、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辽宁农信于2013年组建电子银行部,6年时间构建了电子金融管理制度体系、电子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电子金融业务体系,其中电子金融业务体系以“电子银行、银行卡、自助渠道、收单业务、网络支付、电子商城和客户中心”等为主体,使得辽宁农信的电子金融业务由一张白纸变成了如今的多彩画卷。截至2019年,辽宁农信拓展电子银行客户逾500万,发行银行卡2500万张,发展收单客户近60万,渠道替代率超过72%,年节省运营成本超过十亿元。但是辽宁农信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目前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电子银行考核体系不完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不足、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通过对辽宁农信的外部环境分析得知,在政治环境上,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已经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发展,实现技术赋能金融服务;经济环境上,辽宁省经济处于平稳健康发展阶段,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宁农信发展历程图
个人网上银行存量客户数从2013年上线之初的413户增加到2018年末的46.77万户;年交易笔数从1576笔增加到75.47万笔;年交易金额从2000万元增加到437.22亿元。图2.3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量
图2.2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企业网上银行存量客户数从2013年上线之初的36户增加到2018年末的31911户;年交易笔数从414笔增加到82.92万笔;年交易金额从5500万元增加到1508.78亿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能互利共生吗?——基于利率联动与系统性风险视角[J]. 李庆华,李峰波,徐淑华. 商业研究. 2019(08)
[2]农村信用社发展制度性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5)
[3]“摸着石头过河”:动态与复杂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诠释[J]. 蓝海林,张明,宋铁波. 管理学报. 2019(03)
[4]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研究——基于安徽、山东303户农户的调研[J]. 叶松勤,凌方,廖飞梅. 农村经济. 2018(12)
[5]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J]. 黄益平,王敏,傅秋子,张皓星. 国际经济评论. 2018(03)
[6]哪个金融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力较大[J]. 董竹,李诗瑶,常芳. 农业技术经济. 2016(10)
[7]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 粟芳,方蕾. 管理世界. 2016(09)
[8]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 李涛,徐翔,孙硕. 金融研究. 2016(04)
[9]“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 李国英. 农村经济. 2015(09)
[10]利率管制与隐含利率的估算——兼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利差之影响[J]. 沈艳,边文龙,徐忠,沈明高. 经济学(季刊). 2015(04)
本文编号:360758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宁农信发展历程图
个人网上银行存量客户数从2013年上线之初的413户增加到2018年末的46.77万户;年交易笔数从1576笔增加到75.47万笔;年交易金额从2000万元增加到437.22亿元。图2.3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量
图2.2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企业网上银行存量客户数从2013年上线之初的36户增加到2018年末的31911户;年交易笔数从414笔增加到82.92万笔;年交易金额从5500万元增加到1508.78亿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能互利共生吗?——基于利率联动与系统性风险视角[J]. 李庆华,李峰波,徐淑华. 商业研究. 2019(08)
[2]农村信用社发展制度性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5)
[3]“摸着石头过河”:动态与复杂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诠释[J]. 蓝海林,张明,宋铁波. 管理学报. 2019(03)
[4]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研究——基于安徽、山东303户农户的调研[J]. 叶松勤,凌方,廖飞梅. 农村经济. 2018(12)
[5]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J]. 黄益平,王敏,傅秋子,张皓星. 国际经济评论. 2018(03)
[6]哪个金融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力较大[J]. 董竹,李诗瑶,常芳. 农业技术经济. 2016(10)
[7]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 粟芳,方蕾. 管理世界. 2016(09)
[8]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 李涛,徐翔,孙硕. 金融研究. 2016(04)
[9]“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 李国英. 农村经济. 2015(09)
[10]利率管制与隐含利率的估算——兼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利差之影响[J]. 沈艳,边文龙,徐忠,沈明高. 经济学(季刊). 2015(04)
本文编号:3607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60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