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19:26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加快在县域布点步伐,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大量涌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此,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要赢得竞争,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进行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是浙江省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浙江农村金融市场的最大主体,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自身实力和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能力稳步提高。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矛盾和制约性因素也日益凸显,解决如何实现再次腾飞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下一阶段的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概况、世界合作金融的管理体制和主要模式,然后介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以及浙江省农村信用社2004年以来的改革发展情况,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同时,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最终确定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模式。 在上述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组织保障和配套措施,包括队伍建设、风险管理等。这些具体措施将对浙江省农村信用社顺利进行...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概述
    2.1 合作制和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
        2.1.1 国际合作制原则
        2.1.2 合作金融概念与原则
    2.2 合作金融的管理体制
        2.2.1 合作金融的产权制度
        2.2.2 合作金融的管理制度
    2.3 合作金融的主要模式
        2.3.1 一元性单一银行制度的合作金融组织体制
        2.3.2 多元复合式合作金融体制
        2.3.3 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式合作金融体制
        2.3.4 与农村合作组织一体化的合作金融体制
        2.3.5 作为政府政策工具的合作金融体制
    2.4 合作金融的演变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历史与现状
    3.1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与基本情况
    3.2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2004 年以来的改革发展
        3.2.1 改革的背景
        3.2.2 改革的措施
        3.2.3 浙江省农信联社成立后的工作举措
        3.2.4 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3.3 当前体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3.3.1 省级联社管理服务能力受到制约
        3.3.2 县级行社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3.3.3 全系统整体优势发挥受到束缚
第四章 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
    4.1 体制改革的外情分析
        4.1.1 党中央、国务院层面
        4.1.2 人行、银监层面
        4.1.3 浙江省委、省政府层面
        4.1.4 其他省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1.5 荷兰合作银行对浙江省农信联社的咨询研究
        4.1.6 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研究
    4.2 几种主流改革模式及其利弊剖析
        4.2.1 省级联合银行模式
        4.2.2 金融持股公司模式
        4.2.3 全省统一法人模式
        4.2.4 完善省级联社模式
    4.3 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4.4 省级联社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
        4.4.1 改革的总体思路
        4.4.2 组建步骤
        4.4.3 法人治理
        4.4.4 职能定位
    4.5 县级行社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
        4.5.1 小部分县级行社实施股份制改革
        4.5.2 大部分县级行社仍保持股份合作制
        4.5.3 县级行社下一步应加快完善自身体制
第五章 体制改革的组织保障和配套措施
    5.1 体制改革的组织保障
    5.2 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5.2.1 加强发展战略管理
        5.2.2 抓好高管队伍建设
        5.2.3 严格规范资本管理
        5.2.4 构建科学的价值链体系
        5.2.5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5.2.6 推进系统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746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746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