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效率

发布时间:2023-02-19 14:10
  股权质押业务虽起源于1995年,但其在200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发布之后才正式登台,进入大众视野。股权质押之所以受到民营企业等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追捧,本文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与信用贷款相比,股权质押获得资金的条件宽松、使用限制少;二是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除非股价大幅下跌,否则不会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依旧能够对企业的重大决定实施影响;三是对于股权质押的股份要求低,限售股也可以进行质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限售股不能流通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但2017年股市下跌以及2018年多个企业高比例质押爆仓也让企业和投资者不得不警惕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其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如可能丧失控制权甚至破产倒闭,也会殃及与其对接的证券公司,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其主要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股权质押这一筹资活动获取的资金会被企业用来进行投资活动,以获取投资收益来偿还股权质押所得资金以及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因此质押后进行投资活动的效率如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具体研究控股股东这...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控股股东相关文献
    2.2 股权质押相关文献
    2.3 投资效率相关文献
    2.4 股权结构相关文献
        2.4.1 股权性质与投资效率
        2.4.2 股权集中度与投资效率
        2.4.3 股权制衡度与投资效率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非效率投资
        3.1.2 控股股东
        3.1.3 股权质押
        3.1.4 股权结构
    3.2 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超控制权理论
        3.2.4 不完全契约理论
    3.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
        3.3.2 企业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3.3.3 企业股权制衡度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定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5.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
        5.3.2 企业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5.3.3 企业股权制衡度的调节作用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敏感性分析
        5.4.2 PSM倾向得分匹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3.1 不足之处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46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746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