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7:51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动态不一致性、理性预期等理论的发展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发生,各国央行也越来越致力于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将透明度视为制定货币政策框架时所考虑的关键要素。与此同时,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预期管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正因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政策效果很不错,从而也引发了我国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和探讨。就其透明度本身而言,其意义在于它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增强。而如何有效地稳定物价一直都是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对通胀的管理自然也就成为货币政策有效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2011年到现在实行的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阶段更加注重政策的前瞻性与对市场预期的管理。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助于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进而推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来诠释和强调提高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厘清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考虑用通胀率和反通胀成本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建立理论模型从货币政策透明度对通胀率与反通胀成本的作用来分析透明度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然后构建动态透明度指数来量化我国的透明度水平,接着运用我国的数据来实证检验货币政策透明度在我国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透明度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政策效应,即透明度的提高不仅能够降低我国的通胀率,而且还能降低反通胀成本。但是量化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水平较高,但波动较大。因此,在本文的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目标透明、信息透明和决策透明以及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四个方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透明度建设。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 有效性 动态透明度指数 通胀率 反通胀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2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安排10-12
  • 一、研究方法10
  • 二、研究思路10-11
  • 三、内容安排11-12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2-13
  • 一、创新点12
  • 二、不足之处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18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13-14
  •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量化14
  • 三、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14-15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15-16
  •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量化16
  • 三、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16-17
  • 第三节 简要评述17-18
  • 第三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关系的理论研究18-23
  • 第一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18-19
  • 一、以通货膨胀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18
  • 二、以反通胀成本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18-19
  • 第二节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通胀影响的模型分析19-21
  • 第三节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反通胀成本影响的模型分析21-23
  • 第四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关系的实证分析23-34
  • 第一节 货币政策透明度动态指数的构建23-26
  • 一、理论解释23-24
  • 二、数据选取24
  • 三、构建方法24-25
  • 四、结果描述25-26
  • 第二节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通胀率影响的实证分析26-29
  • 一、样本数据说明26
  • 二、数据的基本分析与假设性检验26-27
  • 三、模型的建立与估计27-29
  • 第三节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反通胀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29-32
  • 一、反通胀成本的度量29-31
  •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反通胀成本关系的分析31-32
  • 第四节 实证结论及分析32-34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政策建议34-37
  • 第一节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34-36
  • 一、继续提高货币政策的目标透明度34-35
  • 二、重点提高货币政策的信息透明度35
  • 三、适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透明度35-36
  • 第二节 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5
  • 致谢45-46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2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3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5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6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7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8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9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10 陈炳才;对我国货币政策一些问题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390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90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