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财政政策更为常用和有效,因此也在经济运行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工具的选择上。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多的倾向于市场已经往不利方向变动的时候采用,而且也不是没有劣势的完美工具。而且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在隐秘的情况下进行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21世纪的今天,各国政府对货币政策透明性的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实践中,各国央行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公开化、透明化。 虽然不管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货币政策透明性对有效性的作用大家都十分认同,但是对其如何作用,以及以何种方式作用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想通过把货币政策透明性与预期管理正名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并入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从而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际联系起来。在货币政策操作中,要想是货币政策在运行期初直到显现效果的过程中不出现偏差,采取措施增强货币政策透明性,以促进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的、准确的市场预期非常重要。一旦正确的市场预期形成,即使不采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也会使市场按照货币政策当局设定的方向发展。因此,采取上述增强货币政策透明性的政策建议,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透明性的内涵与内容的界定;二是货币政策透明性指数的衡量;三是货币政策透明性与预期管理关系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货币政策透明性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一,以期以其的软性、长期效果来引导公众向着预设的货币政策目标行动。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其一,系统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性的发展历史,实际内涵以及度量方式等理论,提出不同于传统理论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概念,分层次探讨影响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效果的信息源、信息内容、沟通渠道、目标群体和反馈机制等关键要素,抽象出基于透明操作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操作框架;其二,借鉴和“本土化”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选取中国的数据检验我国央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性的具体数值以及其与公众预期的关系。除了考虑中央银行公共信息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外又引入市场反应因素,采用动态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数据性量指标法,评价中国人民银行信息沟通的效果,提出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既“透明”又“出其不意”的做法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提高货币政策透明性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其三,以国外成熟市场的信息沟通货币政策为标尺,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演变规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的新操作思路,研究结果对我国政策制定、政策取向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 透明性 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一) 问题的提出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一) 货币政策透明性的研究现状11-14
- (二) 预期管理研究现状14
- (二) 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三者关系的研究现状14-16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8
- (一) 研究方法16-17
- (二) 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货币政策由神秘转向透明的原因18-21
- 一、危机频发的经济背景18
- 二、公众预期与公众博弈18-19
-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责任制19-21
- 第三章 货币政策透明性的内涵及主要内容21-25
- 一、货币政策透明性的内涵21-22
- 二、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主要内容22-25
- (一) 目标透明22-23
- (二) 信息透明23
- (三) 决策透明23
- (四) 预测透明23-25
- 第四章 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25-32
- 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性的衡量——动态透明性指数25-27
- (一) 数据的选择26
- (二) 具体模型26
- (三) 结论分析26-27
- 二、货币政策透明性与公众预期关系的实证分析27-32
- (一) 数据选择27-28
- (二)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28-29
- (三) 变量协整分析29
- (四) 变量格兰杰因果检验29-30
- (五) 预期管理的脉冲响应分析30-31
- (六) 实证检验结论总结31-32
- 第五章 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2-36
- 一、以目标透明管理预期33-34
- 二、以信息透明管理预期34
- 三、以决策透明管理预期34-35
- 四、以预测透明管理预期35-36
- 第六章 从货币政策透明性角度管理预期的国际实践经验36-43
- 一、美联储的管理实践36-37
- 二、欧洲央行的管理实践37-38
- 三、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实践38-40
- 四、各国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及启示40-43
- (一) 目标透明的管理方式运用有限40-41
- (二) 采取何种管理方式与自身的政策框架不存在必然联系41
- (三) 均注重透明度的掌握,以期最佳预期管理效果41-43
- 第七章 我国央行的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43-49
- 一、我国的管理实践及不足43-45
- 二、促进货币政策有效性,完善预期管理的发展方向45-49
- (一) 尝试建立通货膨胀区间,运用目标透明管理方式45
- (二) 加强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发挥信息透明管理方式应有效果45-46
- (三) 强化对决策信息的披露,有效实行决策透明管理46-47
- (四) 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提高预测透明管理的效果47-49
- 第八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伟;;中国货币政策长期有效性检验[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2 杨中东;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3 贾德奎;胡海鸥;;基于市场预期行为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肖崎;;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贾德奎;;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理论方法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6 贾德奎;;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7 徐亚平;;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争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8 魏永芬;;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尹继志;;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南方金融;2010年04期
10 徐冰;;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和有效性系数回归分析的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岳国华;货币政策透明度规则及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尹干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卞立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杨德娟;我国实施利率平滑操作条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44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