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抑制现象的一种解释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金融抑制现象的一种解释
【摘要】: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和银行信贷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变量。对我国2001~2012年2月的实际利率、储蓄存款增速和各项贷款增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作用显著,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鉴于此,我国应尽快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提高实际利率,加快银行业经营转型,培育非银行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深化。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实际利率 居民储蓄 贷款 金融抑制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一、金融抑制理论文献综述麦金农和肖(1973)指出,“利率是与经济决策最密切相关的相对价格”,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在于,政府制定的存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实际利率往往很低,甚至为负值,无法真实反应资金的稀缺程度,如此便减少了国家储蓄,束缚了金融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伍戈;;实际利率与宏观经济:中国的若干典型特征[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2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3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4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5 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6 黄桂田;何石军;;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型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7 许东江;中国居民、银行、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理性反应:利率市场化发挥积极效应的一种思路[J];世界经济;2002年05期
8 楚尔鸣,赵明勋;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检验[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华;浅析农村民间信贷[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2 束景明;;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选择与放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尹希果;曾冬梅;;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5 李世美;;股票价格对超额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霍艳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8 刘忻梅;杨金林;唐俊;;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9 陈爱林;金融结构的理论、现实与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苏春林;对加入WTO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吴碧;;关于金融资本助推“三农”建设的思考[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6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8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方军雄;;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谜:政策优势还是管理优势?[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岩;农村民间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宪久;利率与产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2 胡祖六;东亚的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3期
3 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4 伍戈;;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5 王洋;;内生货币和“中国之谜”:基于存量-流量结构的新解说[J];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6 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7 张春;;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金融体系的信息要求和政府对银行的干预:来自韩国的经验教训[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8 耿中元;曾令华;;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9 张文中;田源;;物价、利率与储蓄增长——中国:1954—1987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89年11期
10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信;我国居民收入高增长时期的储蓄存款分析[J];经济科学;1996年05期
2 李维,毛端懿,王鑫;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1年09期
3 孙响波;孙志伟;;透析11万亿元居民储蓄——对当前我国居民高储蓄原因的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2期
4 刘超;中国储蓄:利率与租金效应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高霞;;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8年13期
6 张文中;田源;;物价、利率与储蓄增长——中国:1954—1987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89年11期
7 黄伟,杨作书;对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理性观察[J];经济论坛;2004年08期
8 卢君生,蔡锐;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胡学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因素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李莉;;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山东经济;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晓芬;;谈居民储蓄过度增长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徐瑾;;国债回购交易中融券方的成本和考核指标[A];上海烟草系统2002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3 封思贤;;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家祥;伍超明;;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深化研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章嘉琳;;美国利率、经济走势及对华经贸政策[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邱询昱;赵帆;;美联储中性货币政策特点及运行实效[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安南;李晨冈;;美国金融创新基础理论残缺与时点价值科学发现[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蓓英 孟宪国;居民储蓄需向投资转化[N];中国水利报;2000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有关机构预测明年股市资金流入将趋缓[N];证券时报;2007年
3 张文绩;警惕中国经济“堰塞湖” 长期留住“热钱”或可行[N];上海金融报;2008年
4 国家信息中心 步德迎;如何正确认识80000亿元居民储蓄[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记者田俊荣;居民储蓄余额达九点八一万亿元[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田丽;居民储蓄意愿强势不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记者 李巧宁;前三季居民储蓄新增万亿[N];证券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闫立良;2月份M2增速回落[N];证券日报;2006年
9 早报记者 张明扬;居民储蓄上月锐减2784亿元[N];东方早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孙杰;居民储蓄俩月猛增1万亿[N];华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秋;金融深化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稳定[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唐军;中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伟;法、金融和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顾宁;金融自由化的再认识与再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8 董杰;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王运成;中国渐进式金融自由化与国有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胡亮;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晶;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向玉丽;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及政策选择[D];四川大学;2006年
3 师海燕;中国农村金融抑制:成因与出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林浩锋;中国利率制度变迁研究(1949-2005)[D];辽宁大学;2006年
5 李乐;我国利率动员效应与分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周晓冉;我国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7 罗萌;我国利率调整的经济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8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李少鹏;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孙晶;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5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3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