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信息不对称并存环境的商业银行信贷配给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迁与信息不对称并存环境的商业银行信贷配给
【摘要】: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主要成因,金融制度的变迁、政策制约、企业特征、银行行为等也是信贷配给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分析这些成因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区域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期限结构效应。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应该取得政府效用、银行家效用、企业家效用三者的统一。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 制度变迁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GM010) 山东省政府金融泰山学者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信贷配给理论的基础是斯蒂格利兹和韦斯的信息不对称论与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斯蒂格利兹等的信息论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完全竞争信贷市场的分析而提出的,这些国家金融制度成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行的利率控制和非价格手段来实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我国作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信息不对称、企业特征与商业银行信贷配给[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方晓燕;;中国转型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尹志华;;我国的信贷配给:现象、原因及影响[J];经济师;2007年11期
4 葛杰;;宏观调控形势下泰州市信贷集中问题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江群;曾令华;;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张茉;邢勇;;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信贷配给现象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年09期
7 郭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J];经济问题;2007年07期
8 宋俊平;;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博弈分析[J];华北金融;2010年01期
9 岳希宇;;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8期
10 何建明;田银华;;信贷过度集中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求索;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金媛媛;;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琦;;“规模歧视”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湖南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5 马连福;高楠;赵梦琳;;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股票回购效应的影响研究——来自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公开市场股票回购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邓乐平;陈洪辉;;经济转轨与中国金融的渐进式改革之路[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于丽红;兰庆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8 李延喜;;产权交易中的利润操纵行为分析与识别[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汪洋;;通过完善征信机制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蔚;巩秀龙;;非正规金融利率定价模型——基于中国民间分割市场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天鼎 秦洪;制度变迁引发投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赵叶 (作者: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警惕审计信息不对称影响证券市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卜春艳;应对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企业贷款借力中介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5 丁侃;深中小企业贷款无额度限制[N];南方日报;2008年
6 肖林江;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集团贷款风险防范[N];金融时报;2005年
7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彩霞 华东师范大学 邵秋萍;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行为探讨[N];证券时报;2004年
8 渤海投资 周延;基金新思路催生新动力股[N];东方早报;2007年
9 常君;信息不对称影响银企合作[N];黄冈日报;2010年
10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调查组 伟堂;如何防范信息不对称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影响[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金俐;信贷配给:微观基础与货币政策含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贺向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立;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及其规制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马秀琴;非对称信息与宏观金融风险形成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善民;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黄山;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展;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静;中国民营企业信贷配给难题解析——从公司治理角度的理论探讨[D];苏州大学;2004年
7 卢明;甘肃省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8 郑良娥;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与经济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程怡;信贷配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李传敏;关系型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2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4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