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创业板 美国纳斯达克 有效市场假说 广义谱导数方法
【摘要】:中国创业板定位于服务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纳斯达克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板市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现代证券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市场有效性的表现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比较分析中国创业板与纳斯达克市场的弱势有效性,探索市场弱势有效性随时间的演变和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创业板市场未来的建设与完善以及更好的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广义谱导数方法,选取2010年6月1日至2015年3月25日期间创业板市场指数收盘价和1971年2月5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价数据为样本,结合滚动技术对分段子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未表现出弱势有效性;纳斯达克市场在成立初期拒绝了弱势有效市场假说(Weak-form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在1987年与1988年表现出了弱势有效性,在1988年后又表现出无效性,1998年后,除了2007年与2008年拒绝有效市场假说外,始终表现出弱势有效性。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和弱势有效性变化规律,发现影响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变化的原因包括:投资者的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行为变化、交易成本的变化和卖空制度的变化;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存在过度投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和融券业务受限等不足;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完善融券业务交易和交易制度并完善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中国创业板 美国纳斯达克 有效市场假说 广义谱导数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83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4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9-12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12-14
- 2 中国创业板市场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与比较14-19
- 2.1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与现状14-16
- 2.2 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比较16-19
- 3 有效市场理论及其检验方法19-31
- 3.1 有效市场理论19-22
- 3.2 弱势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22-29
- 3.3 半强势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29-31
- 4 创业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的实证检验与比较31-46
- 4.1 样本的选取31-33
- 4.2 创业板市场的实证检验结果33-35
- 4.3 纳斯达克市场的实证检验结果35-38
- 4.4 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变化原因与中国创业板不足38-46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46-48
- 5.1 研究结论46
- 5.2 提高创业板有效性的政策建议46-47
- 5.3 未来工作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4-55
- 附录2程序55-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关于建立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2001年05期
2 钟伟,陈振阳;对中国创业板四个问题的反思[J];浙江金融;2001年04期
3 钟伟;;对中国创业板四个问题的深思[J];经济管理;2001年05期
4 孙宏兵;开办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认识[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5 房汉廷;中国创业板市场推出的目的和时机[J];财政研究;2002年09期
6 蒙少东,张向前;中国创业板市场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陈尚礼;舍弃中国创业板[J];新财经;2003年11期
8 刀刀;;中国创业板将成市场关注新焦点[J];互联网天地;2009年06期
9 翟山鹰;吴坤;;尴尬前行的中国创业板[J];新财经;2009年09期
10 徐蕾;;浅析中国创业板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楠;;中国创业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6卷第1期总第11期)[C];2013年
2 尹华龙;;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志敏;中国创业板网今日推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李薇羽;邢明:上市首选中国创业板[N];经理日报;2008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邹雄:中国创业板要积极应对海外竞争[N];证券时报;2008年
4 石婵雪;简学麟:纽交所不忧中国创业板争资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顺势而生 中国创业板任重道远[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邵小萌;中国创业板拥有独一无二优势[N];证券时报;2009年
7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希望中国创业板“修成正果”[N];中国水运报;2009年
8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切望中国创业板后来居上修成正果[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王义伟;中国创业板能否创造奇迹[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唐玮婕;十年磨一剑,中国创业板启航[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美欧;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力;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兴伟;中国创业板公司IPO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瞿笔玄;中国创业板IPO制度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王慧;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岳琴;中国创业板市场IPO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新;纳斯达克与中国创业板交易制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永刚;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充;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动量策略与动量崩溃现象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崔梦吟;中国创业板企业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海凤;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模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卜敏;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7 范阳;中国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弱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广磊;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特质及上市路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魏晓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背景和主体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徐辉;中国创业板市场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8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8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