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平安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8:13

  本文关键词:平安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管理 平安 普惠金融 消费信贷 综合金融


【摘要】:伴随着消费信贷业务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组织机构已经不再仅局限于银行,还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商业性信贷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普惠金融体系理念在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实施体现。为了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正式提出平安普惠金融事业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本文以研究金融企业发展战略与实际操作为目的,通过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最具代表性平安集团普惠金融业务的个案发展战略分析为例,从战略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金融改革趋势,结合平安普惠金融事业群的整合,从被整合的各子公司业务现状及优势出发,针对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金融行业领域的运用,为平安普惠金融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做出方向性的指引与论证。在本文在撰写和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目前学术界较为主流的一些管理理论和工具作为论证的基础理论,对于我国目前金融行业的发展与金融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做出研究,运用相关的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于企业实际发展阶段的优势与竞争环境,采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平安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全面有效的判断。最后,通过分析我国未来几年金融行业的发展走势,提出平安普惠金融五年发展战略及措施,鉴于平安在我国金融行业的代表性发展,关于平安普惠的发展战略的研究也可以同时作为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所研究的平安普惠金融事业,其国际主流认为的核心理念中是指:在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问题上,作为社会发展的每个个体在应当享有共同的平等权利。只有以实现全民推广和普及拥有金融服务权利为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社会。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地区全体人民,其中就包括了在国家经济政策中要开始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方向。这既为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金融业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整个金融行业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已经全面进入探索阶段,过去几年里,普惠金融的推广和普及已经使得绝大多数的大企业及富裕阶层人员已经能够接触和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带来的利益,而当前发展的不足之处,也是我国仍需大理推广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社会愿景,是能够在全社会范围推广和普及普惠金融理念及服务,过去的数十年间,我国金融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服务人群覆盖方面,仍然是以大企业和高收入人群为主,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中低收入的广大次级客户与中小企业群体鲜有支持,加之国家金融政策严格,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困难尤其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政策推动下,国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为了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最具代表性平安集团普惠金融业务的个案发展战略分析为例,通过分析平安普惠五年发展战略及走向,论证我国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趋势与在国家经济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战略管理 平安 普惠金融 消费信贷 综合金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2
  • 1.1 选题意义10
  • 1.2 本文构思10
  • 1.3 资料来源10
  • 1.4 研究方法10-12
  • 2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12-15
  • 2.1 战略管理理论12
  • 2.2 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12
  • 2.3 企业战略管理的设计与实施方法12-15
  • 2.3.1 战略分析12-13
  • 2.3.2 战略选择13-14
  • 2.3.3 战略实施14-15
  • 3 平安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分析15-28
  • 3.1 平安普惠的经营主体与领域15-17
  • 3.1.1 平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5-16
  • 3.1.2 平安陆金所P2P业务16
  • 3.1.3 平安直通贷款16
  • 3.1.4 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16-17
  • 3.2 平安普惠金融的业务整合与战略定位17-19
  • 3.2.1 普惠金融17
  • 3.2.2 消费信贷17-18
  • 3.2.3 战略定位18-19
  • 3.3 业务整合19-20
  • 3.4 平安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分析20-28
  • 3.4.1 平安集团普惠金融的SWOT分析20-26
  • 3.4.2 平安普惠金融内外部环境现状总结26-28
  • 4 平安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8-32
  • 4.1 发展前景28
  • 4.2 发展问题28-29
  • 4.2.1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尚不具备完善的监管制度28-29
  • 4.2.2 尚未形成完善、专业、统一的统计指标与数据共享机制29
  • 4.2.3 市场主体单一,产品规模有限29
  • 4.3 平安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总结29-32
  • 4.3.1 业务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29-30
  • 4.3.2 业务模式30
  • 4.3.3 技术创新需结合互联网思维30
  • 4.3.4 风险控制是核心竞争力30
  • 4.3.5 人力资源管理30-31
  • 4.3.6 品牌建设问题31-32
  • 5 平安普惠发展战略目标与实现举措32-39
  • 5.1 平安普惠的发展战略目标32-33
  • 5.1.1 成为行业领导者32
  • 5.1.2 社会贡献与集团发展32-33
  • 5.2 平安普惠战略导向33-34
  • 5.2.1 做大规模33
  • 5.2.2 降低成本33-34
  • 5.2.3 最佳风控34
  • 5.3 平安普惠战略实施举措34-39
  • 5.3.1 产品管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变革34-35
  • 5.3.2 业务模式:建立核心业务模块35-36
  • 5.3.3 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构建征信体系36-37
  • 5.3.4 风控管理:构建强大的风控体系37-38
  • 5.3.5 人资管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机制38
  • 5.3.6 社会评估:品牌价值与集团发展38-39
  • 6 总结与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银监会合作部课题组;;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02期

2 姜丽明;邢桂君;朱秀杰;李玉翠;;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国际金融;2014年03期

3 毕颖妍;;浅析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与基本途径[J];时代金融;2014年06期

4 王汉;;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J];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07期

5 李帆峰;杨绮婷;许浩;汤敏;蔡燕玲;廖娜;余奰仪;范佳凤;;普惠金融实践、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4年03期

6 ;普惠期待再创辉煌[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10期

7 ;美西北航空公司订购10亿美元普惠发动机[J];国际航空;2001年03期

8 张宗辉;政府办讲堂 普惠众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大讲堂首讲式在京举行[J];中国培训;2005年01期

9 吴虹;;均衡、普惠、共赢、和谐的发展环境[J];科学决策;2007年11期

10 童鑫德;许天良;杨建荣;;我国西部实现普惠金融的可行性及途径研究[J];新疆金融;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日新;;科普惠农的重要作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魏建生;吴经选;;论改革开放与科学普惠大众的时代前进方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楚明;;关于为科普惠农项目服务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华元根;;心系老年民生 普惠全体老人[A];老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老龄研究论文选集(2010-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勇;表彰科普惠农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N];长春日报;2007年

2 李爱珍邋通讯员 王丰;我省开通科普惠农绿色通道[N];山西日报;2007年

3 袁志生 记者 赖长虹;国家“科普惠农兴村”项目落户辽源[N];辽源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全省1500个乡、村级科普惠农服务中心挂牌[N];山西日报;2009年

5 长沙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智勇;宜通过村镇银行推进农村“普惠金融”[N];湖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而平 张素琴;科普惠农战犹酣 三晋大地谱新篇[N];科学导报;2005年

7 记者 陆成钢;打造科普惠农服务链[N];嘉兴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吕联义;普惠提质[N];乌海日报;2012年

9 通讯员 杜学 梁袁华 贺芳;勉县迈进社会保障“普惠时代”[N];汉中日报;2012年

10 顾瑞珍 南辰 吴晶;迎接社会保障“普惠时代”[N];中国社会报;2012年



本文编号:593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93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