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缓冲储备储蓄 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微观平衡面板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外学者已从诸多角度深入研究了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因素,但大多局限在相关经济研究层面,对体制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基于缓冲储备储蓄理论,对养老金"多轨制"进行量化,利用连续追踪的微观数据,建立平衡面板模型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提高居民储蓄率;②我国尚待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我国养老金"多轨制"的存在,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之间养老金福利待遇相差甚大;我国养老金覆盖率低,很多居民在退休后基本无生活保障。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缓冲储备储蓄 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微观平衡面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础项目(70793071)资助
【分类号】:C812;F832.2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当前,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死亡率持续下降,许多国家都正在或者即将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阶段,各国都迫切需要寻求与探索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国务院2011年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蒲晓红;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2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3 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矫正[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4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5 石阳;王满仓;;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王晓军;乔杨;;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差距分析[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7 杭斌;;基于财富目标的居民储蓄行为[J];统计研究;2008年02期
8 刘庆彬;郝胜龙;;利用世代交叠模型对赡养经济中养老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海红;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与对策[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彭浩然;呙玉红;周坚;;改革前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公平性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5期
3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5 邢志平;;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研究——基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张成华;郑则文;;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7 李俊青;袁宏运;柯力涵;;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方式精算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8 刘玲玲,孙慧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模式解析[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9 胡秋明;;养老金制度运行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10 庞明川;;中国的投资效率与过度投资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人伟;;福利国家的转型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2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8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余鹰;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丽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制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孟庆玮;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常晓媛;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平,孙静;再分配效应、经济增长效应、风险性——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养老金制度的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2 蒲晓红;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3 别朝霞;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4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5 马丁·费尔德斯坦;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2期
6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7 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8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9 张新泽,王毅;“存差”误解和贷款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10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珍;;老有所为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2期
2 托尔曼;孰人;;老龄化的社会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07期
3 罗淳;老年人与老龄化:对既成认识及其量纲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5期
4 俞姗;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老龄化的双重挑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5 陈茗;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和形成要因的中日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1年S1期
6 罗淳;高龄化:老龄化的延续与演变[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3期
7 朱明元;;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8 姜继玲;;炫富、老龄化和中嫩阶层[J];新前程;2009年11期
9 杨淑娥;孙宝庆;;中国养老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出路[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10 冯华;;老年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探讨[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怀宜;;健康的老龄化与社区服务[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石祥记;;实现社会健康老龄化的对策[A];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为科教兴国做贡献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程杨;Mark Rosenberg;王五一;杨林生;李海蓉;;从健康地理学角度对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管向东;王宝珍;;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哪些新的变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曹丽晓;;上海市老年人外出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赵恒;;关于“家庭养老院”的几点思考[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袁要武;;关于“空巢”家庭的调查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国康;;老年人的理想、现实和未来[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居才;;浅议老年人再婚[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锦尉;破解“未富先老”的社会难题[N];文汇报;2007年
2 李 茂;美国教师的最新模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李圆;多数人希望退休后继续工作[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任欣;各国退休年龄五花八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朱剑慧;还记得美国“婴儿潮”一代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何海宁 程昭国;2.5亿农民工养老保险应立法[N];南方周末;2005年
7 任秋霏邋记者 丁雷;中日合作培养养老产业人才[N];大连日报;2008年
8 得舟;应尽早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N];西宁晚报;2010年
9 记者夏萌;应对老龄化问题须突破五大悖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澎;日本流行“食草男”[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璐;西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5年
2 徐敬凯;理性工作年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胡泊;吉林省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孙晋富;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中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娟;制度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李娜;城镇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洪静;国家与市场: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福利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春榕;现状与出路——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夏祥龙;阜阳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D];安徽大学;2013年
10 周学馨;中国农村人口与社会养老保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09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0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