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成员异质性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以苏北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8 23:12

  本文关键词:成员异质性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以苏北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成员异质性 民主治理 农村社会变迁 农村金融政策


【摘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内部治理机制已背离合作金融所倡导的"民主治理"模式,结合已有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不禁反思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民主治理"模式为何屡屡难以实现。受相关理论和研究启发,本文首先从成员异质性视角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的原因予以探讨,并以江苏省盐城市36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异质性增大导致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逐渐偏离"民主治理"模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组织异质性的成员结构可能来源于农村圈层结构改变的社会变迁过程,据此,相关农村金融政策应该明确方向,并辅以相应措施。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成员异质性 民主治理 农村社会变迁 农村金融政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演化过程中风险累积的识别与抑制研究”(7127313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育机理与响应条件研究”(20110097110008)
【分类号】:F832.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量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合作金融组织对于缓解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2]事实上,从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信用社和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地成立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至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始终没有绕开合作金融的话题,可以看出,政府寄希望于通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力平;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2 陈东平;周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治理机制缘何“异化”?——社员合作博弈的视角与来自浙南M镇的证据[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黄桂田,李正全;要素间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与企业产权演进逻辑[J];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4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5 谢平;徐忠;沈明高;;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6 张杰;高晓红;;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J];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7 彭克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一种新的认知尝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谭同学;;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合中的工具性圈层格局——基于桥村田野经验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9年08期

9 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10期

10 宋丽娜;田先红;;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on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2 杨年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一些探讨[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3 谢云,赵长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5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张健;冯中朝;;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必然性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7 李仁健;;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8 刘秀杰;张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支持和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9 夏晓燕;;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刘恩云;;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智;钟真;;发展规范的奶农专业合作社是保障奶业质量安全、促进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雷蕾;;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钟真;谭智心;孔祥智;;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保障奶业质量安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陈鹏;;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来自贵州的证据[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易棉阳;;改革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悖论新解——一个DGLLS分析视角[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乐柱;王家传;;提升农信社竞争力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谢元态;汪云兴;;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夏泰凤;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9 蔺波;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刚;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潘旺;大石桥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杜亮亮;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联合认证(FSC)的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洪q,

本文编号:642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42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