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7:43

  本文关键词: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监管 区域金融稳定 阈值效应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利率管制、信贷控制,中国影子银行逐渐膨胀,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一方面,中国影子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的补充,在完善社会融资体系、推动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以其低透明度、少监管、监管套利的特点带来较大的风险,削弱了宏观调控有效性、扰乱金融市场定价,进而降低金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先界定了影子银行的范围,将广义影子银行分为五大类,银行表外业务、信托通道类业务、券商定向资管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业务以及民间借贷。并计算了2003-2014年各类影子银行的规模。 然后,本文阐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机理,提出两者之间存在阈值效应的假说。并测算了相对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性水平,利用全国、区域、浙江省由面到点的数据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阈值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显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浙江省的相对影子银行规模阈值分别为71.2%、82%、54%、45%、37%、72%。2013年除东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相对影子银行规模均超过阈值,其风险值得警惕。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和现有的监管实践,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加快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增强影子银行自律和市场约束三个角度提出监管对策,并建议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影子银行提出差异化的监管重点。针对银行表外业务要做好风险隔离,对于信托、证券通道类业务要从两头对通道进行压缩,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要适当鼓励,而对于民间借贷比如P2P,应该将其纳入监管。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子银行监管要有疏有堵,因地制宜,东部地区重点在鼓励创新和试点,中部、西部、东北部重在结构调整和激发市场活力。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 区域金融稳定 阈值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2.1 研究内容15-16
  • 1.2.2 研究方法16-17
  • 1.3 研究创新点17-19
  • 2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19-27
  • 2.1 影子银行相关研究19-23
  • 2.1.1 影子银行的定义19-21
  • 2.1.2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21-22
  • 2.1.3 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22-23
  • 2.2 区域金融稳定相关研究23-26
  • 2.2.1 金融稳定的定义23-24
  • 2.2.2 金融稳定评估24-25
  • 2.2.3 区域金融稳定研究25-26
  • 2.3 文献综述小结26-27
  • 3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机理分析27-38
  • 3.1 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分类27-28
  • 3.2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28-33
  • 3.3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33-35
  • 3.4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分析35-38
  • 3.4.1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作用35-36
  • 3.4.2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作用36-38
  • 4 全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38-46
  • 4.1 金融稳定性指标的选取和估计38-42
  • 4.1.1 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38-39
  • 4.1.2 指标的标准化39
  • 4.1.3 金融稳定性指标的估计及分析39-42
  • 4.2 模型设定及样本选取42-43
  • 4.3 实证结果分析43-46
  • 4.3.1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43-44
  • 4.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4
  • 4.3.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44-46
  • 5 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46-61
  • 5.1 区域影子银行规模估计及比较46-48
  • 5.2 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标的选取和模型设定48-54
  • 5.2.1 指标的选取48-50
  • 5.2.2 指标的估计50
  • 5.2.3 指标结果分析50-53
  • 5.2.4 模型设定53-54
  • 5.3 实证结果分析54-57
  • 5.3.1 单位根和协整检验54-55
  • 5.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55
  • 5.3.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55-57
  • 5.4 浙江省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57-61
  • 5.4.1 浙江省影子银行规模估计57-59
  • 5.4.2 实证结果分析59-61
  • 6 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61-68
  • 6.1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61-62
  • 6.2 加快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62-63
  • 6.3 增强影子银行自律和市场约束63-64
  • 6.4 影子银行的差异化监管64-68
  • 6.4.1 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监管64-66
  • 6.4.2 不同区域的影子银行监管66-68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68-70
  • 7.1 研究结论68
  • 7.2 研究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2 殷兴山,孙景德,徐洪水;区域金融稳定评价体系与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5年03期

3 何德旭;范力;;—切实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J];上海金融;2008年10期

4 陈华,伍志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5 霍德明;刘思甸;;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6 刘春航;刘丽娜;;金融体系过度依赖批发融资的风险和反思[J];上海金融;2009年01期

7 刘太琳;董中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673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73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