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4:32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生型金融 农村产权抵押 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的飞速发展,金融已然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部门也成为整个经济增长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而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发展滞后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影响较大。现阶段,农村金融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在农村要素禀赋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考虑较少,总体而言,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主要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发展战略,在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规律等方面还很欠缺。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农户对土地有了更合法化的处置权,尤其是在农村承包地的抵押方面。目前,我国已涌现了一批积极推行产权抵押融资的试点地区,如宁夏平罗县、同心县、陕西高陵县、杨凌示范区等。据了解,全国各试点地区都在积极有序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试验,从而为为“可复制、易推广、广覆盖”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提供参考。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具有的研究目的意义,并系统地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内生金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研究动态,最后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界定和内涵,分析了内生型金融的货币、资本、信用以及金融市等角度的演进,最后阐明了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适应性,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该部分从农村金融的供给层面、农村金融的需求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层面这三个角度出发,全面地分析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从组织结构、发展模式以及法律制度三个方面出发,为推进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改进的方向。第四部分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本研究选择了陕西杨凌、陕西高陵、宁夏同心和宁夏平罗作为典型的试点地区,对各地区的基本情况、产权抵押融资运作模式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该类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各地区的主导模式、抵押物类型等特点进行了经验总结。第五部分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效果评价。在四个典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的资产情况、收入支出情况、所处经济金融环境等几个方面,选取了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数量、经营类型、房屋价值、土地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消费支出、距离、社会关系、区域等指标,运用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供给方程,以及农户参与传统正规信贷的供给方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土地价值等因素对产权抵押融资的供给方程是正向的,而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是负向的显著变量;而在关于传统正规信贷的供给方程中,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关系等呈正向关系。传统正规信贷偏好于富裕人群,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这类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覆盖到低收入人群,对农户的正规信贷配给有改善效应。第六部分是推进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立法,明确法律地位,推进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正规化发展;建立内生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动协调机制,促进农村金融的供需均衡;以农村产权确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开展;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多元化、适应性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息透明化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统一评估机制,构建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内生型金融 农村产权抵押 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导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5-18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5
  •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15-17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17-18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8-19
  • 1.4.1 研究思路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4.3 技术路线19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9-21
  • 第二章 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21-25
  • 2.1 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界定和内涵21
  • 2.2 内生型金融的理论基础21-23
  • 2.2.1 内生型金融的货币角度演进21-22
  • 2.2.2 内生型金融的资本角度演进22
  • 2.2.3 内生型金融的信用角度演进22
  • 2.2.4 内生型金融的金融市场角度演进22-23
  • 2.3 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适应性优势23-25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5-28
  • 3.1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的现状25-26
  • 3.1.1 组织结构方面25
  • 3.1.2 发展模式方面25-26
  • 3.1.3 法律保障方面26
  • 3.2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存在的问题26-28
  • 第四章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28-34
  • 4.1 陕西杨凌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28-29
  • 4.1.1 杨凌地区基本情况28
  • 4.1.2“杨凌模式”运作流程28-29
  • 4.1.3“杨凌模式”的经验总结29
  • 4.2 陕西高陵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29-30
  • 4.2.1 高陵地区基本情况29
  • 4.2.2“高陵模式”的运作流程29-30
  • 4.2.3“高陵模式”的经验总结30
  • 4.3 宁夏同心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30-32
  • 4.3.1 同心地区基本情况30-31
  • 4.3.2“同心模式”的运作流程31
  • 4.3.3“同心模式”的经验总结31-32
  • 4.4 宁夏平罗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状况32-33
  • 4.4.1 平罗地区基本情况32
  • 4.4.2“平罗模式”的运作流程32-33
  • 4.4.3“平罗模式”的经验总结33
  • 4.5 本章小结33-34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效果评价34-46
  • 5.1 样本来源及初步分析34-35
  • 5.1.1 样本来源34
  • 5.1.2 初步分析34-35
  • 5.2 模型和变量的选取35-41
  • 5.2.1 正规信贷配给的衡量35-36
  • 5.2.2 模型选取—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36-38
  • 5.2.3 变量选取38-41
  • 5.3 计量分析41-44
  • 5.3.1 关于农户产权抵押融资的模型结果分析41-42
  • 5.3.2 关于农户参与传统正规信贷的模型结果分析42-44
  • 5.4 模型结果的对比与效果评价讨论44-46
  • 第六章 推进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46-48
  • 6.1 加强立法,,明确法律地位,推进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正规化发展46
  • 6.2 建立内生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动协调机制,促进农村金融的供需均衡46
  • 6.3 以农村产权确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开展46-47
  • 6.4 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多元化、适应性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47
  • 6.5 统一评估机制,构建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47
  • 6.6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息透明化的农村金融内生型发展模式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作者简介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698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98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