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5:25

  本文关键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摘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0年10月29号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标志着中国特色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正式出台。从此,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剥离、重构、定价和转移,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起步晚,且存在交易保守、交易单一、市场卖方需求大于买方需求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当前国外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研究已日渐深入和系统,也开发出了不同的定价模型,但现有的多数定价模型过于复杂,暂时不能被应用于我国实际。因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阐述国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工作原理、背后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在商业银行中的功能。然后,结合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并比较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在运行机制和交易流程方面的区别。第二,分析国际主流的定价方法Merton定价模型、简约化模型、Monte Carlo模拟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提出能被实际运用所接受的定价方法:信用利差法、现金流折现法、等成本法,并分析其运用条件。第三,考虑流动性风险下的信用利差定价模型。最后选择一个交易市场中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样本,验证定价模型的实际运用可行性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针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模型在我国的运用,揭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五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1-14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4-15
  •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之处15-17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本文框架16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概述17-23
  • 2.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义及原理17-18
  • 2.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要素18-19
  • 2.3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作用机制分析19-22
  • 2.3.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19-21
  • 2.3.2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分析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基本定价方法23-31
  • 3.1 CDS定价的基本假设23
  • 3.2 CDS的基本定价方法23-27
  • 3.2.1 Merton定价模型23-25
  • 3.2.2 简约化模型25-26
  • 3.2.3 Monte Carlo模拟原理26-27
  • 3.3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方法27-30
  • 3.3.1 信用利差法28-29
  • 3.3.2 现金流折现模型29
  • 3.3.3 等成本参考法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方法的改进研究31-38
  • 4.1 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31-32
  • 4.2 基于流动性风险的Duffie-Singleton定价模型32-36
  • 4.3 改进的信用利差模型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38-48
  • 5.1 违约强度的计算38-39
  • 5.2 回收率的设定39-40
  • 5.3 信用缓释工具定价的具体运用40-45
  • 5.4 信用缓释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45-48
  • 5.4.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优势45-46
  • 5.4.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6-4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主要结论48
  • 6.2 未来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4-55
  • 致谢55-56
  • 附录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博;唐跃;陈浩;温琪;陈敏;杨晓光;;我国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陈鸿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J];武汉金融;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程远;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3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63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