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摘要】:互联网金融充分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可以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其作用来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利用P2P网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众筹股权融资也体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发展互联网金融不仅适应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消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于支付方便、快捷的要求,促进了互联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产生和发展;而电子商务发展扩张的融资需求成为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各种互联网融资模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发生变革和改进。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了金融服务质量,满足了消费者特别是中小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引导却落后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给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一旦风险大量爆发不仅会严重影响该行业自身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业整体运行和经济发展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在研究时综合采用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法。本文在综述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并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我国存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并利用相关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同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防范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P2P借贷 金融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18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10-11
- 1.1.1 本研究的背景10-11
- 1.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2 理论基础11-13
- 1.2.1 相关理论基础11-13
- 1.2.2 核心概念阐释13
- 1.3 文献综述13-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16-18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4.3 创新点16-18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18-27
- 2.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18-20
- 2.1.1 互联网金融服务18-19
- 2.1.2 互联网资金融通19-20
- 2.1.3 虚拟货币20
- 2.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20-24
- 2.2.1 安全风险20-21
- 2.2.2 金融风险21-22
- 2.2.3 操作风险22-23
- 2.2.4 法律风险23-24
- 2.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24-27
- 2.3.1 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大25
- 2.3.2 传染性增加、可控制降低25-26
- 2.3.3 监管难度更大26-27
- 第3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27-43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27-33
- 3.1.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27-29
- 3.1.2 我国互联网金融现存问题29-31
- 3.1.3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31-33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典型案例33-40
- 3.2.1 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以“余额宝”为例33-35
- 3.2.2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暴露和管理模式分析35-40
- 3.2.3 案例分析总结40
- 3.3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分析40-43
- 3.3.1 互联网金融天生具有风险特性40-41
- 3.3.2 监管体系的不健全41
- 3.3.3 互联网金融立法的滞后41-43
- 第4章 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经验借鉴43-47
-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43-45
- 4.1.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43
- 4.1.2 英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43-44
- 4.1.3 新加坡互联网金融的监管44-45
- 4.1.4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45
- 4.2 各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共性45-46
- 4.3 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启示46-47
- 第5章 防范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47-54
- 5.1 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法规47-48
- 5.2 构建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48-50
- 5.2.1 加强行业监管48-49
- 5.2.2 发挥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自律监管作用49-50
- 5.3 改进风险管理技术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水平50-54
- 5.3.1 利用大数据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50-51
- 5.3.2 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制51-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斌;;完善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法律环境[J];中国电信业;2001年09期
2 曾培炎;;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J];中国信息界;2006年18期
3 陈晓航;李锦域;;浅谈我国互联网安全法律体系[J];网络与信息;2009年01期
4 魏亮;;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安全研究是当务之急[J];世界电信;2009年10期
5 林志智;;互联网立法:无规矩不成方圆[J];中国电信业;2009年11期
6 ;中国互联网状况[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07期
7 ;中国互联网状况(2)[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08期
8 刘稚;;加强和改善互联网治理 促进互联网应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J];信息化建设;2010年08期
9 张苗苗;;周勇林:中国互联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年01期
10 燕凌;;怎样认识互联网的管理?[J];红旗文稿;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为军;侯宇宸;;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监管立法初探[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金义;刘宝莉;吕洪静;程永全;;互联网盗号案件频发原因与对策[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冬;马勇;张鑫;;基于微博产业下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初探[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宏;;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鹏;;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以大学生为对象[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王黎璐;王鸿宇;;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焦瑞强;;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管理手段亟待升级[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治方;;互联网和安全[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方汉奇;;法轮功与互联网[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强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N];人民邮电;2005年
2 记者 杨扬;我市被列为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国家试点城市[N];邯郸日报;2010年
3 记者 韩婧;“360互联网安全学院”启动[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4 万佳;重建互联网[N];光明日报;2013年
5 采访 拉里·格林迈耶 (Larry Greenemeier) 翻译 郭凯声;互联网走在崩溃边缘[N];光明日报;2013年
6 沉风;移动互联网有多不安全?[N];人民邮电;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网络新威胁[N];科技日报;2013年
8 徐晶卉;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手机安全[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乔杉;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N];工人日报;2014年
10 忻阳;优质视频传输成互联网首要挑战[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滕顺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申志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7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宋强;中国互联网低俗内容监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王衡军;基于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锋;当代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7年
2 姚源;我国互联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江;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中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溯源与探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
4 王光辉;中国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曹瑞;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余钊慧;三门峡市互联网宣传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李星霖;互联网战争与中国应对[D];郑州大学;2015年
8 李杨;美国互联网制度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吕淼;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周萍;互联网异常流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0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