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5:44

  本文关键词: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信用卡 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过去了36年,中国经济几乎每年保持2位数增长率,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几年国内信用卡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使得国内诸多商业银行忽视潜在信用风险盲目扩大发卡规模,但金融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尤其最近几年信用卡违约率持续上升,作为商业银行更需要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本文首先明确了信用卡含义与特征,追溯了信用卡起源与信用卡发行机构主要运作模式,其次归纳了信用卡风险类型,明确了信用卡发行机构首要面临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并通过比较传统风险防范与新兴评分模型在信用风险防范中的不同,得出评分模型具有客观准确的特性;对比诸多模型后发现Logistic模型具有假设条件少、较稳定的特点,更适合运用于信用评分,文章还剖析了信用卡风险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同时以国内某一商业银行为例,介绍了X银行信用卡业务与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此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几点问题,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X银行历史发卡客户相关数据,做了进一步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申请人违约概率与申请人年龄、学历、性别、信用卡与贷款使用情况等8个变量有密切关系。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论与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相关问题,期望X银行在现有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引入评分模型体系,持续流程优化,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强化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等4点建议,以此更好的防范信用风险,提升盈利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信用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4
  • 1.1.1 选题背景10-13
  • 1.1.2 选题意义13-14
  • 1.2 相关文献综述14-17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4-16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6-17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17-18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17
  • 1.3.2 内容框架17-18
  • 1.4 创新与不足18-20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概述20-33
  • 2.1 信用卡概述20-25
  • 2.1.1 信用卡含义与特征20
  • 2.1.2 信用卡发展历程20-22
  • 2.1.3 信用卡运营模式22-25
  • 2.2 信用卡风险类型25-27
  • 2.2.1 信用卡风险分类25-26
  • 2.2.2 信用卡风险形成原因与其特征26-27
  • 2.3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方法27-30
  • 2.3.1 传统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方式27-28
  • 2.3.2 新兴评分模型在信用风险防范中的应用28-30
  • 2.4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30-33
  • 2.4.1 收益最大化管理理论30-31
  • 2.4.2 适度化管理理论31
  • 2.4.3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31-33
  • 第3章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33-41
  • 3.1 X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33-37
  • 3.1.1 X银行信用卡发行量与发卡质量33-34
  • 3.1.2 X银行信用卡发卡渠道及通过率34-35
  • 3.1.3 X银行信用卡市场占有率35-37
  • 3.2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37-38
  • 3.2.1 分级授信管理37
  • 3.2.2 风险信息聚类与风险匹配名单应用37-38
  • 3.2.3 EARLY_DETECTIVE早期预警机制38
  • 3.3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38-41
  • 3.3.1 X银行信用卡授信政策弊端38-39
  • 3.3.2 X银行信用卡审核流程弊端39
  • 3.3.3 X银行信用卡内控管理弊端39
  • 3.3.4 X银行信用卡软、硬件设施弊端39-41
  • 第4章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实证分析41-58
  • 4.1 模型构建及说明41-44
  • 4.1.1 研究方法41-42
  • 4.1.2 Logistic模型建立及说明42-44
  • 4.2 数据采集44-49
  • 4.2.1 样本选择44-46
  • 4.2.2 变量筛选46-48
  • 4.2.3 数据预处理48-49
  • 4.3 模型修正与检验49-56
  • 4.3.1 模型变量修正49-53
  • 4.3.2 模型变量分析53-54
  • 4.3.3 模型拟合度检验54-56
  • 4.4 实证检验结论56-58
  • 第5章 X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58-62
  • 5.1 引入评分模型体系58
  • 5.1.1 结合评分模型综合授信58
  • 5.1.2 加强评分模型的运用58
  • 5.2 持续流程优化58-59
  • 5.2.1 建立分模块、分渠道审核流程58-59
  • 5.2.2 建立专项质检流程59
  • 5.3 加强内控管理体系59-60
  • 5.3.1 建立业务员奖惩、等级制度59
  • 5.3.2 建立渠道负责人问责制59-60
  • 5.4 强化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60-62
  • 5.4.1 建立自动化审批流程60
  • 5.4.2 建立监控机制、建设大数据平台60-61
  • 5.4.3 培养、招募数据分析人才61-62
  • 附录一 计算WOE宏程序62-64
  • 附录二 计算Logistic回归程序64-65
  • 附录三 Logistic回归结果65-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攀;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李艳,陈德棉;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03期

3 李艳,陈德棉,郭平;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7期

4 熊和平;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茂荣;论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4年11期

6 黄国平;;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新技术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电子化;2005年09期

7 白云,许冀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J];江苏商论;2005年07期

8 何宏庆;农信社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S2期

9 方蔚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仝宜;;信用衍生工具:发展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熊;张维;;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课题组;;从金融危机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3 李军;张云起;;VaR在营销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维;刘豹;王春峰;;金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联民;企业要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企业要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N];今日信息报;2008年

3 谷建敏;信用:企业最宝贵的资源[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张光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N];金融时报;2004年

5 程硕、陆文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大障碍[N];人民日报;2005年

6 陈晶晶;第三届信用风险管理大会将在天津举办[N];国际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琳琳;问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N];国际商报;2006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温厉;外贸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N];国际商报;2007年

9 记者  郑申;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筑银行“防风墙”[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危机下更应加强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涛;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全过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林昆三;次贷危机对大陆和台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2年

3 胡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汪世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保民;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袁洪章;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张贵清;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董积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贵州大学;2007年

2 吴琦;中国工商银行松原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赵忠智;判别分析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4 单新磊;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荆伟;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河南大学;2005年

6 张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任健;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8 王涛;论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时晓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路恒光;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前沿与市场实践及其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73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73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