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预期变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各预测机构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异质预期变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各预测机构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微观主体的通胀异质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稳健性与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近年来学术领域对预期理论深入研究的新成果,本文首先采用KL距离等方法分别测算出中国各机构之间、机构与央行之间的预期异质程度,并在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异质预期因素,构建一个更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利率反应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微观主体的异质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银行间拆借利率走势所反映的货币政策对机构间的异质预期反应过度,而对机构与央行间的异质预期反应不足;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异质性是通胀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本文认为中央银行应给予异质预期足够的重视,以防其通过延长通胀持续性而加重反通胀过程中的社会成本。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异质预期 理性预期 货币政策 KL距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BJL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JJD790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JBK1307023)的资助~~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预期革命”的爆发对宏观经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领域,通胀预期始终是政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过去很长时间内,理性预期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假定,很多理论研究都是在这一假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然而随着对预期理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均丽;;异质预期下的货币政策:相机还是承诺[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2 张成思;;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J];管理世界;2009年07期
3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5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6 肖争艳;唐寿宁;石冬;;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异质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2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4 潘方卉;刘金全;郭燕华;;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非线性检验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5 许先普;;通货膨胀目标制宜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吗?——基于弹性目标规则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戴国海;;McCallum规则与Taylor规则在我国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10 李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博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璐;欧世建;;中国利率政策操作:历程、特征与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考探[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春丽;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利率微调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星;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陈静;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中国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和提升比重[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2 李维刚;泰勒规则、联储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调控问题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3 刘树成;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4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7 余永定;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J];经济研究;1999年07期
8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9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10 范从来;供给冲击、价格总水平下降与货币量紧缩[J];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少新,田娟,王鹏飞;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研究——理性预期角度的分析[J];武汉金融;2005年06期
2 胡燕京;理性预期与中西方货币政策效应比较[J];财金贸易;1999年04期
3 骆玉鼎;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博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程均丽;;异质预期及其经济影响——基于货币经济学的新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5 薛万祥;预期、博弈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6 白钦先;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的演进:理论综述[J];经济评论;2009年05期
7 何雁明;许可;李万业;;基于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09年11期
8 葛檬;;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中性——理论基础与效应约束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9 王超;卢时光;;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J];中国物价;2010年08期
10 王超;;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5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6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德焐;;现金流通趋势的仙桃个案分析[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勇;把握流动性收放火候还需创新思路[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4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5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6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7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避免因为成功而失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动摇,,是威胁复苏持续的最危险因素[N];中国会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强;理性预期和我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廖安勇;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乐芝;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4 杜金泉;预期、可学性与货币政策研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8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1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9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