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21 04:44

  本文关键词: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全民碳信用体系 个人碳信用金融价值 碳银交易模式 碳金融


【摘要】:在全球碳金融视野中,个人碳信用的金融和商业价值长期被忽视。文章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规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放权量化难的困惑;并采用倒推分析方法量化了个人初始碳排放权,界定了个人碳信用及其金融和商业价值。在"碳币"和"碳汇"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碳银"概念,勾画了全民碳信用交易的"碳银"模式和体系,探讨了我国构建全民碳信用体系的思路和途径,提出了将人民币与"碳银"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国际化进程等构建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全民碳信用体系 个人碳信用金融价值 碳银交易模式 碳金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单列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AK110089) 上海师范大学社科重点项目(A-3138-11-020013)
【分类号】:F205;F832.0
【正文快照】: 一、导言碳信用(carbon credit),又称碳权,指在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的条件下,国家或企业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①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国际与国内碳信用交易市场在全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2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3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4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5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胡莉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9期

6 谭志雄;陈德敏;;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4期

7 范进;赵定涛;郭韬;;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6期

8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9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10 李艳梅;张雷;;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6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7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8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9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虹;王勋;袁东学;;北京生活能源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据;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咪咪;陈天祥;;我国居民生活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2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4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5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6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7 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9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10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南大学 陈晓春 谭娟 陈文婕;[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佳;;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发展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5期

2 冯登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快金融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3 陈晓春;施卓宏;;论碳金融市场中的政府监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倩;王遥;;碳金融全球布局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5 商语青;;对创新碳金融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0年09期

6 彭欣;刘玉慧;;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企业市场机遇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卞博;康亚岑;秦涛;;我国发展碳金融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8 申倩倩;;中国应该发展碳金融[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7期

9 李朕;钟磊;;商业银行促进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4期

10 蔡梅芬;谢绵陛;;碳金融的冷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玉梅;刘应元;;发展碳金融 促进低碳经济[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2 张贵祥;;首都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竞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艳斌;我国森林碳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淼淼;中国碳金融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刘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韩琳慧;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王f,

本文编号:892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92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