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博弈论的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9:47

  本文关键词:基于博弈论的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三方支付监管 博弈论 委托-代理模型 保证金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增长,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规模增速更是令人振奋。据艾瑞公司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突破1000亿元,2008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0%以上。第三方支付不仅满足了用户对电子商务信誉和安全的需求,也消除了人们对网络交易信用得不到保证的心理担忧,是目前市场比较认可的电子支付安全模式。虽然第三方支付是“信用缺位”条件下的“补位产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商务交易资金流和物流的有序流动,提高了网上交易的信用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增值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当前解决支付安全和交易信用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案。 基于现金流、信息流和交易记录信用评级为一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关联中介方--第三方支付机构聚集了市场竞争、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中介地位及其支付服务的合法性没有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准入和行业行为还缺乏相应的规范,国内也没有明确第三方支付市场和机构的监管主体。法律法规与监管的缺失不利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范发展,而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不规范又会为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 第三方支付是支付形式的一种创新,同时也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创新与监管实际上是在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相互推动。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加强第三方支付监管并不是一味防范或打压,监管目标旨在通过合适的政策制定形成积极的引导以促进其健康发展,让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综观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营方式、信用问题以及监管漏洞等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均以本国电子商务消费者的情况做了建模分析,其中在线支付是影响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线支付必然产生资金的累积和虚拟账户的设置以及电子货币问题。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的研究,综述政策建议居多,尚没有进行论证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当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决策主体如何决策才能使自己收益达到最大的一种方法。博弈理论运用于经济学研究,成为分析经济现象的一种有力的工具。史普博的《管制与市场》将博弈论引入了管制问题的研究,博弈论对管制过程的描述和模拟非常有用。尤其是经济学中关于管制的成本一收益方面的理论研究为监管研究开创了新的方法。第三方支付监管是管制的一种,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由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用户、监管部门等四个主体构成。所以第三方支付监管可以被认为是由监管部门制定并执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博弈论多被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尚未被用在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电子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现状。 第二章首先对第三方支付做了定义解释,即本文的第三方支付特指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支付模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关规定,本文作者倾向于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归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服务组织。通过对当前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分析,指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四大主体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终端用户以及宏观调控监管部门。而且前三者构成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产业链,终端用户处在市场的顶端,其强大的市场需求的牵引是构成产业链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第二章的末尾,作者分析了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存在的风险,并针对现存的监管法规条例,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的问题,即:监管政策不明朗,主体界定不清,监管者缺位和执行力度较弱等。 本文的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分析论证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用户、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指出有效的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要在深入了解市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各个主体的市场行为和行为策略。 第三章运用了进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加入网上交易前后的信用问题的改变,并得出结论: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监管型账户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并产生信用记录。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合作关系的阐述中,运用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论证了监管部门的介入有利于改善信息的传递,提高了第三方支付违规操作的成本,增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合作关系。 第四章运用博弈论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与监管部门的互动过程,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第三方支付市场中违规获利的诱惑与规则的强制力之间的博弈均衡、学习机制与示范效应的影响,分析了监管策略的变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的影响,以对监管制度的制定有所启示。 第五章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一种“说真话”的激励机制,假设实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向监管部门提交保证金的制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监管成本、惩罚金水平等问题。研究表明:当高效率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越多时,监管部门就越要加大对低效率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当高效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低效率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效率相差越大时,监管部门就越要加大对低效率者的监管力度。 第六章总结了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监管力度,明确设立保证金进行分类监管的制度等建议,以更好的推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运用了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用户,与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论证了第三方支付解决了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改善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并分析了对第三方支付市场实行监管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通过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研究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的策略变化。 2.试图设计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建立合适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策略,对不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实行区别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建立有效的监管激励机制,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良性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有两个方面: 1.本文的第三方支付监管研究主要针对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对国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尚未作考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对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模式进一步的细分。 2.在博弈分析方面,本文仅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主体展开,主要进行的是两方博弈分析,尚未引入多方博弈,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在多方博弈的情况下各个主体的策略会如何调整,将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监管 博弈论 委托-代理模型 保证金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1.1;F832.39;F224.32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0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研究综述13-17
  • 1.2.1 境外第三方支付监管研究概述13-14
  • 1.2.2 国内第三方支付监管研究概述14-17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17-18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8-20
  • 2.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分析20-37
  • 2.1 网上支付与第三方支付20-22
  • 2.2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22-30
  • 2.2.1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模式22-26
  • 2.2.2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特征26-30
  • 2.3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30-37
  • 2.3.1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30-32
  • 2.3.2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32-37
  • 3. 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的博弈分析37-48
  • 3.1 第三方支付中介的信用进化博弈39-41
  • 3.1.1 无第三方支付中介参与的博弈39-40
  • 3.1.2 有第三方支付中介参与的信用进化博弈40-41
  • 3.2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博弈分析41-45
  • 3.2.1 一次性博弈42-43
  • 3.2.2 重复博弈43-44
  • 3.2.3 模型的进一步分析44-45
  • 3.3 引入监管的博弈分析45-48
  • 3.3.1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45-46
  • 3.3.2 博弈模型的启示46-48
  • 4. 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博弈48-57
  • 4.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违规获利的诱惑与规则的强制48-52
  • 4.1.1 模型建立49-50
  • 4.1.2 模型分析50-51
  • 4.1.3 模型启示51-52
  • 4.2 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监管行为的示范效应与学习机制52-57
  • 4.2.1 模型结构53-54
  • 4.2.2 示范效应对违规者的影响54-57
  • 5.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57-63
  • 5.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57-60
  • 5.2 比较静态分析60-61
  • 5.3 模型的意义61-63
  • 6. 结论与建议63-68
  • 6.1 研究结论63-64
  • 6.2 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思路与建议64-66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66-68
  • 参考文献68-72
  • 后记72-73
  • 致谢73-7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涛;虚拟货币运行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琪;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6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96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