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川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组建村镇银行。2007年自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设立。2013年底,全国已经组建了1071家村镇银行,遍及全国31个省份,覆盖1083县(市),其数量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村镇银行绩效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改革的进展。而四川作为第一批试点设立村镇银行的省份,对其省内村镇银行进行绩效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四川省代表性的12家村镇银行进行了绩效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银行绩效评价综述进行梳理。其次,对四川省村镇银行发展历程、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包括:吸储困难,营业成本高,中间业务欠缺,贷款产品单一。 在借鉴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满足村镇银行特殊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从村镇银行生存、发展和支农绩效三个角度出发,在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能力、可持续性以及支农份额和支农覆盖率六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现行阶段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与支农状况。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村镇银行正快速发展时期,获利能力强,资产质量高,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第二,支农绩效方面,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高,主要服务于农户和涉农企业。村镇银行为缓解农村资金紧张、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初始设立的村镇银行绩效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方面,不断提升村镇银行自身建设,包括:增强吸储能力、扩大抵押品担保范围、开展中间业务、加强信贷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包括:发挥财政政策以及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尽快解决村镇银行结算难问题。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四川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相关概念界定9-10
- 1.2.1 村镇银行9-10
- 1.2.2 绩效与绩效评价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3.2 国内文献综述11-13
- 1.3.3 文献评述13-14
- 1.4 研究方案14-16
- 1.4.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14
- 1.4.2 研究目标14
- 1.4.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 1.4.4 研究内容15-16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16-19
- 2.1 农村金融补贴范式16
- 2.2 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理论16-17
- 2.3 普惠金融有关理论17-19
- 3. 四川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19-27
- 3.1 四川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19-20
- 3.2 四川村镇银行的现状20-25
- 3.2.1 村镇银行规模20-22
- 3.2.2 村镇银行发起人的构成22-24
- 3.2.3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24
- 3.2.4 村镇银行地域构成24-25
- 3.2.5 总体经营状况25
- 3.3 四川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25-27
- 4. 四川省村镇银行绩效评价27-53
- 4.1 村镇银行绩效评价原则27-28
- 4.2 四川省村镇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8-32
- 4.2.1 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8-29
- 4.2.2 四川省村镇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说明29-32
- 4.2.2.1 安全性指标29-30
- 4.2.2.2 流动性指标30
- 4.2.2.3 盈利性30-31
- 4.2.2.4 可持续性指标31-32
- 4.2.2.5 支农份额指标32
- 4.2.2.6 支农覆盖面指标32
- 4.3 四川省村镇银行绩效的描述性分析32-43
- 4.3.1 安全性32-34
- 4.3.2 流动性34-35
- 4.3.3 盈利性35-38
- 4.3.4 可持续性38-40
- 4.3.5 支农份额40-42
- 4.3.6 支农覆盖面42-43
-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村镇银行绩效综合评价分析43-53
- 4.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村镇银行绩效评价模型43-45
- 4.4.2 实证分析45-51
- 4.4.3 评价结果分析51-53
- 5. 结论与建议53-56
- 5.1 结论53
- 5.2 建议53-56
- 5.2.1 加强村镇银行自身建设54-55
- 5.2.2 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哲;赵丽娜;;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2期
2 吴小节;汪秀琼;;科技产业的界定——基于东莞市31个行业实证数据[J];科技与管理;2010年02期
3 李宗璋,林学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江苏统计;2002年08期
4 林锦朗;广东各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统计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左继宏;胡树华;;中国各省市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03期
6 李文辉;;陕西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7期
7 傅利平;赵伟;;后顾生计来源视角下的农户类型分化研究——以400户农户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8 杜华章;;江苏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2期
9 杨晓楠;毕明岩;;齐齐哈尔县域综合实力比较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6期
10 段军山;陈穗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海军;翟印礼;;农户施肥行为及控制研究——来自辽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蔷;四川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孙洋;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迎军;北京市真实贸易结构测算及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9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9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