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8:10

  本文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助学贷款 生源地 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化背景 高等教育学 社会制度 问卷调查 高校贷款 研究方向 外部环境因素


【摘要】:正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通过对甘肃、湖北等省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已逐渐成为高校贷款学生的"第二财政",但银行放贷意愿仍然是决定贷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贷款审批发放的"计划色彩"还相当浓厚。影响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反映了学生的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助学贷款 生源地 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化背景 高等教育学 社会制度 问卷调查 高校贷款 研究方向 外部环境因素
【分类号】:G647.5;F832.479
【正文快照】: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通过对甘肃、湖北等省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已逐渐成为高校贷款学生的“第二财政”,但银行放贷意愿仍然是决定贷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贷款审批发放的“计划色彩”还相当浓厚。影响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锋,刘冬梅;国家助学贷款由入学地改为生源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南都学坛;2005年03期

2 陈建新,段汝和,刘俊喜;依靠制度创新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发展[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2期

3 司晓悦;王超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4 王志刚;;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08年S1期

5 魏建国;;我国助学贷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6 兰创国;多亚波;;圆梦工程创新生源地助学贷款[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4期

7 牛佳;马杰文;朱丽涛;;内蒙古自治区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海燕;;浅谈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9期

9 罗利敏;罗雄;;生源地助学贷款萎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10 朱奕名;;对商洛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安金融;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兴兵;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机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婷;;内蒙古自治区助学贷款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真真;;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助学贷款困境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臧兴兵;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SWOT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崔洁;;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问题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沈华;;校园地与生源地学生贷款运行效率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庆花;孙富强;;研究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助学贷款工作的回顾与反思[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黄维;陈勇;;湖南高校学生贷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邓蕊;袁建辉;;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市场需求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李玉非;;新中国高等学校助学制度演进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耀彬;山西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高耀彬;浑源生源地助学贷款惠及230名贫困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王笑梅;又有15县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N];辽宁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婉婉;生源地助学贷款月底发放[N];安徽日报;2008年

5 郭娟;湖南生源地助学贷款明年全覆盖[N];中国财经报;2008年

6 记者 李欣瑶;甘肃省6.7万大学生获生源地助学贷款[N];甘肃日报;2009年

7 康亚强;会宁8369名大学生受益生源地助学贷款[N];白银日报;2009年

8 ;本市试点生源地助学贷款[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俞巧云;生源地助学贷款期盼“应贷尽贷”[N];新华日报;2009年

10 记者姚颖盈;首批生源地助学贷款获批[N];柳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爱华;社保机构回收学生贷款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5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内蒙古生源地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侯晓倩;生源地助学贷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冯静;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个人信用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文丽;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褚萍;国家助学贷款的成本—收益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周青;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李承宗;广州地区部属高校国家贴息助学贷款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峰;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7年

9 刘国;政府财政助学贷款发放主体的成本收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李小平;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2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12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