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移动支付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移动支付增长突出,大量的新产品(钱包、NFC智能手机、移动POS解决方案)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推出,移动商务业务量持续增长。而移动支付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市场;二是与全球移动支付服务发展的步伐相比,中国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相对较晚。此外,央行今年下发的《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了我国移动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尽管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这几年热度较高,但是所占市场份额仍很小,采用率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在我国市场,移动支付似乎只是作为微支付来填补一个特定的利基。这一切都要求对移动支付市场做一个深入的分析,揭示市场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过程、扩散过程,同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指出移动支付的标准不统一是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首要因素,标准的混乱使移动支付的发展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成为一个移动支付投放延迟的业务问题。另外,在不同公司、行业、地区乃至国家,若标准无法统一,提供的技术产品和市场需求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无法为用户提供一个无缝的体验环境。在移动支付的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如商家、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政府,都受到移动支付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移动支付的发展。比如,在我国,金融机构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异质利益使标准制定过程变得复杂,混乱的移动支付标准,产生出三种不同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产生一组一致的可互操作的移动支付标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限制和核心优势是不同的。适用于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金融机构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双赢模式,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协调和支持作为辅助。同时,监管立法部门也应该对移动支付市场实施正确的检测、控制,保证用户支付账户的安全,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移动支付 标准 运营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3 论文框架和思路15-16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8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8-25
- 2.1 移动支付概述18-20
- 2.1.1 移动支付的概念18
- 2.1.2 移动支付的分类18
- 2.1.3 移动支付的特点18-20
- 2.2 理论工具20-25
- 2.2.1 消费者选择和需求理论20-21
- 2.2.2 网络外部性21
- 2.2.3 转换成本21-22
- 2.2.4 互补品和替代品22
- 2.2.5 信息技术(IT)价值22-23
- 2.2.6 创新的采纳和扩散理论23-24
- 2.2.7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24-25
- 第三章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25-33
- 3.1 移动支付的标准化25-26
- 3.2 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26-28
- 3.2.1 三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26-27
- 3.2.2 NFC将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技术标准27-28
- 3.3 不同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28-33
- 第四章 移动支付的采用和扩散分析33-44
- 4.1 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的分析33-39
- 4.2 企业采用移动支付的分析39-44
- 第五章 移动支付利益相关者的分析44-57
- 5.1 关于移动支付经济问题的分析框架44-47
- 5.2 消费者层面的分析47-50
- 5.2.1 移动支付渗透的影响因素47-50
- 5.2.2 消费者和移动支付业务流程设计的问题50
- 5.3 公司和市场层面的分析50-54
- 5.3.1 移动支付创新者和服务提供者50-53
- 5.3.2 移动支付的市场动态53-54
- 5.4 监管者层面的分析54-57
- 5.4.1 移动支付对其它支付系统的冲击55
- 5.4.2 移动支付将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55-56
- 5.4.3 移动支付对资金监管的挑战及其法币问题56-57
- 第六章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分析57-67
- 6.1 中国的移动支付运营环境57-58
- 6.2 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趋势58
- 6.3 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意愿偏好58-60
- 6.4 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关键特征60-61
- 6.5 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关键特征61-62
- 6.6 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中的博弈分析62-67
- 6.6.1 模型建立62-63
- 6.6.2 博弈模型求解63-64
- 6.6.3 博弈模型在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中的应用64-67
- 第七章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67-71
- 7.1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存在的问题67-69
- 7.2 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政策建议69-71
- 结论71-74
- 参考文献74-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卓;;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7年22期
2 翟丹妮;;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7年22期
3 谢宏武;;浅析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问题与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4 孙卫;;我国的移动支付问题浅析[J];特区经济;2008年11期
5 姚春鸽;;跨行业合作为移动支付赢取更大市场空间[J];中国防伪报道;2008年12期
6 王欣;;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7 盛超;;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分析及展望[J];中国信用卡;2008年10期
8 何朔;;移动支付的沿革与发展探究[J];中国信用卡;2008年14期
9 李娜;;日本、韩国移动支付模式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10 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成德;;现场移动支付的技术选择[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志华;索炜;;移动支付现场应用远程支付账户的几种方案[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邱翔;;我国近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发展分析[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丛;;移动支付与金融中介是竞争还是合作?[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尤昊;郑会颂;;我国移动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胡s,
本文编号:912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1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