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不同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 内部发展 外部并购 战略联盟 混合模式
【摘要】:通过构建于2011年之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成长性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实施发展战略时,最倾向于选择内部发展模式,其次是战略联盟模式,之后是混合模式,最后是外部并购模式;外部并购模式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绩效有显著提高,混合模式次之,内部发展模式使其成长性绩效出现先降后升,且继续成长的潜力较大,战略联盟模式使得成长性绩效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影响不显著。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 内部发展 外部并购 战略联盟 混合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20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11-0125) 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1ZDB054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JJ6070)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既是创业板发展的核心,也是其生存的前提。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发展与成长是在某种特定的内外环境背景下,采取某种特定的战略并选择特定的实施模式得到的结果。内部发展、外部并购和战略联盟和混合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典型的四种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雷辉;张一雄;涂蕾;邵华伟;;基于主成份分析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体系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3 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4 李东红;毛道维;;对我国上市公司增长及其波动性的描述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5 李梅,谭力文;并购还是联盟:企业外部成长战略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6 杨林;陈传明;;多元化发展战略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5期
7 周建;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研究:核心竞争能力的观点[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1期
8 王晓辉;余佳群;;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铁铭,高愈湘,张金鑫;行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汤文仙,朱才斌;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研究与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魏彩慧;王慧敏;;跨国并购理论比较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婷;;公司增长有效性的判断与测度——基于公司增长对价值增值的非线性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覃家琦;基于价值链的ABC:原理与应用[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6 孙坤;中小企业合作与竞争[J];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7 辛杰,徐波;民营企业战略环境变迁与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
8 杨翠兰;;企业战略联盟中各种风险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9 范晓;;有效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赵永强;;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并购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荣;高飞;;政府干预、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基于我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分析与测度[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松涛;陈传明;;高层管理团队战略调整能力研究——认知的视角[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6 宁钟;何景风;;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张为国;翟春燕;;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余怒涛;陈红;;并购绩效、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综述和研究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生年;魏春燕;;企业转型、资源禀赋与多元化并购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生年;魏春燕;;企业转型、资源禀赋与多元化并购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伟;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国锋;港口业的跨国并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袁学英;中国企业跨区域并购、资源流动与长期绩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曹裕;复杂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困境模式及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徐爱军;我国医院社会责任研究:行为表现、指标体系及提升路径[D];南京大学;2011年
7 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肖峰雷;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决策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敏;知识型企业组织惯性的维度构成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温馨;基于序参量原理的组织战略变革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绩效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薇;产业生命周期下的企业并购选择[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戴霁明;A公司PLC产品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焦斌丽;资产重组方式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林雪;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价值增值效应的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崔婧蕾;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国艳;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伟;企业并购对目标公司价值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任翘;基于战略的并购目标企业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殷筱琴;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2 刘斌,黄永红,刘星;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3 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4 戴钰;;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6 雷辉;赵雪;赵海龙;吴婵;;全流通格局下沪市主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J];经济数学;2009年04期
7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8 曲波,田传浩;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框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9 樊行健;郭晓q,
本文编号:913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1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