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内汇兑市场初探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国内汇兑市场初探
【摘要】:内汇是金融机关取代现银运送而代理埠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集汇兑、结算、信贷三者为一体的埠际资金调拨方式。钱庄依托各地的钱业市场,将全国重要商埠连成一片,形成覆盖全国的内汇市场网络。华资银行分支机构和通汇处的广泛设立,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型的资金调拨系统,拓展了全国内汇市场。近代中国国内汇兑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间经济联系和金融流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近代埠际金融市场圈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内汇 申汇 钱庄 华资银行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制度的包容与变迁:比较经济史的视角”(08JA790070)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K25;F832.9
【正文快照】: 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中,票据交换市场发展较晚。外汇市场操纵于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手中,大条银市场、标金市场与外汇市场涨落相随,相互套做。外商银行通过多角汇兑将上海外汇市场和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使上海成为国际资金流动的重要场所。而证券、股票等市场创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一翔;传统与现代的柔性博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银行与钱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石涛;;汇兑、结算与投机——近代申汇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3 杨天宏;钱庄票号与银行并存的近代中国金融业——基于部分“自开商埠”所作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1期
4 李一翔;论长江沿岸城市之间的金融联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佩玉;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2 陈礼茂;;救济与控制: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行的改组[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宋佩玉;;从开放到管制——战后国民政府外汇政策的演变及后果[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张健;;近代上海华资银行薪酬体系研究(1897—1937)[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李荣清;;民国前期广州银业与广州经济的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宋士云;解放初期京津地区的证券交易市场[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狄英杰;倪德江;;近代汉口茶叶贸易特征分析[J];中国茶叶;2011年03期
8 杜恂诚;;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大股东权利[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9 魏忠;;近代上海标金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标金期货市场与伦敦白银市场之关系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10 杜恂诚;;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洪刚;;湖北造币厂铜元开铸时间考[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2 刘平;;民国时期的存款实名制及其历史启示[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马俊亚;;中国近代的资本集中及其经济功能[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王方中;;1934年长江中下游的旱灾[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5 吴景平;;上海金融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谢永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研究(193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昝金生;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郑成林;从双向桥梁到多边网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晶;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27-1937)[D];复旦大学;2003年
9 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童丽;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明露;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的金融监管研究(1927-194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延鑫;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艳;聚兴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特色(1937—1945)[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璐灵;20世纪30年代申新企业金融危机及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瑕;李铭银行思想与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辉;《银行周报》研究(1925-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7 冯定学;民国时期安徽地方银行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柳婷婷;1910年金融危机浅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张景智;1927-1936年上海外汇市场发展及其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黄金十年”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石雨卉;民国时期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地焕;30年代的金融环境变化与中国钱庄业的更生[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2 张践;晚清自开商埠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3 杨天宏;清季首批自开商埠考[J];历史研究;1998年02期
4 李一翔;论长江沿岸城市之间的金融联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城;清末北京的华资银行[J];历史档案;1997年01期
2 刘俊峰;;抗战前汉口华资银行人事管理述评[J];民国档案;2012年01期
3 马陵合;;债券质押贷款与近代华资银行投资铁路模式——以浙赣铁路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2期
4 马陵合;;华资银行与民国时期安徽的铁路建设[J];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5 戎济方;美国华资银行巨头黄仲元[J];国际市场;1996年05期
6 君三璐;;不能乱拎“竹篮子”[J];咬文嚼字;2006年05期
7 李培德;;香港华资银行口述历史访问——永隆银行[J];史林;2007年S1期
8 杜恂诚;;北洋时期中国新式银行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J];历史研究;1991年03期
9 何益忠;变革社会中的传统与现代──1897—1937年的上海钱庄与华资银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黄洪祥;从打工仔到银行家——美籍华人黄仲元先生创业记[J];江海侨声;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萧冬;危机中华人社会展现独特经济形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突出营销职能 积极开拓市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3 记者 朱彦;香港最大华资银行落户西安[N];西安日报;2001年
4 吴亮 记者 志刚;市领导会见台商考察团[N];南昌日报;2006年
5 陈阿泉;香港古旧纸币升值快[N];中国商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周笑浪 苏宁;搏击华尔街[N];人民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丕屹;华人资金为何加速回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8 王丕屹;海外华人资金加速回流[N];团结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谭洪安;香江华商破茧出[N];中国经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冲;美国购银政策、自然灾害与经济危机[D];复旦大学;2011年
2 易棉阳;早期华资银行业研究(1897—1927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娜;20世纪30年代华资银行在陕西的农贷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4 陈丽梅;青岛金融业发展研究(1922-1937)[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7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3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