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探究——基于BP-Adaboost强分类器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探究——基于BP-Adaboost强分类器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BP-Adaboost强分类器 信用风险模型 主成分分析
【摘要】: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可以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BP-Adaboost强分类器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并以2012年35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基础,考察了该系统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并比较了该模型与原有的BP神经网络系统的优劣。最后对该系统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临朐中国建设银行;
【关键词】: BP-Adaboost强分类器 信用风险模型 主成分分析
【分类号】:F832.33;F830.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商业银行建立后的几百年里,尽管人们几乎采用了各种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判别和控制,但是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因为自身的局限仍然难以适应非线性风险的复杂性。因此,构建具有较强的逼近非线性函数的信用风险模型具有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佳娜,西宝;基于AHP-ANN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郭英见;吴冲;;基于信息融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功;任宇航;;公司资本结构对信用风险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金建国;于立勇;;新巴塞尔协议下的操作风险与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3 于立勇,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4 张凤莲;倪国爱;;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公司债市场制度设计[J];财会通讯;2012年06期
5 郑允_";以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工商银行个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J];金融论坛;2005年10期
6 宋雪枫;杨朝军;徐任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生存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6年11期
7 王鹰翔;王瑞峰;;个人抵押贷款违约的相关性因素——基于Copula模型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11期
8 梁雪春;谢岭南;陈森发;刘艳;;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陈林;周宗放;;基于多层模糊逻辑门FTA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信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2008年12期
10 陈守东;李晓纯;刘兵;;我国信用风险违约概率计量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迎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宁兰;基于小额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朱小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荆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冯谦;信用风险测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皇甫秀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占峰;商业银行多维度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汪办兴;中国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贺向阳;我国收费公路合理费率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米传民;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与商业银行监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雪;中信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方;万安担保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静;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成因及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谢煌;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梦星;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安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嘉靖;我国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段玉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雄;信用卡违约风险个人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3 王建成;企业信贷能力的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2002年03期
4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5 王雪峰,冯英浚;多层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的学习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李萌;Logit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02期
7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8 张维,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9 章忠志,符林,唐焕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J];经济数学;2003年03期
10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发军;赵元黎;刘伟;吕晶;;主成分分析结合感知器在医学光谱分类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0期
2 展慧;李小昱;王为;汪成龙;周竹;黄懿;;基于机器视觉的板栗分级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3 陈振湘;帅建伟;刘瑞堂;吴伯僖;;运用四元数神经网络模型识别16色彩色字符[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年S1期
4 徐硕;王洲;;基于纹理特征和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5 雷玉兰;徐二树;;锅炉汽包水位仿真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3期
6 贾丹丹;李宏;;基于小波包和神经网络的血细胞识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年04期
7 李庆昌;刘希玉;;微粒群神经网络在绩效评价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4期
8 熊英;;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个性化服务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年10期
9 任颖;李华伟;;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年03期
10 杨文涛;司应硕;张森;;GA-BP神经网络算法在中文分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福良;方志刚;徐洁;;基于PCA的人脸确认算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2 杨学增;方棣棠;;神经网络用于语音识别初探[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张锦;李光;曹伍;胡瑞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自动文本分类模型[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国丽;刘辉;邓娜;;使用小波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罗成行;杨得新;杨波;;一个基于指纹和智能卡的密钥封装方案[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正之;;HAC合成过程的建模[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许江涛;金立左;;人脸主动形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8 朱小梅;杨先凤;吕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算法在软件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福亮;李军辉;彭齐全;严珩志;;基于神经网络的基板图像识别软件设计与实现[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福亮;李军辉;彭齐全;严珩志;;基于神经网络的基板图像识别软件设计与实现[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剑峰 胡明;软件配置管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N];金融时报;2006年
2 怡莎;信息安全需体制保障[N];计算机世界;2007年
3 周航;央行力推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应用促区域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07年
4 李明富;网银安全从规范流程开始[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秦炜;“银企直联”受大型企业集团青睐[N];证券日报;2008年
6 郝峥嵘;王春:不被业务牵着鼻子走[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一泓;网银协议,是否存在霸王条款?[N];金融时报;2006年
8 丁常彦;银行业需超越数据大集中[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郝峥嵘;业务创新提速驱动金融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CRM在闭环中运行[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贤;有限混合模型、非线性二维主成分分析及其在模式分类中应用[D];安徽大学;2005年
2 杨武;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李川;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iner设计、实现与核心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左旺孟;面向人脸和掌纹特征提取的线性降维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梁俊杰;大规模图像库的高维索引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许嵩;三维虚拟声的头相关传递函数个性化方法[D];清华大学;2009年
7 李守晓;电学成像算法及气固两相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宏漫;人面部的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提取及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孙廷凯;增强型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李伟;地面场景光学图像辅助导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艳艳;战略视角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贺锦敖;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科学数据挖掘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晓宁;主曲线特性分析与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袁宝华;异常人脸的定位与识别[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闫长青;基于空间散乱点的复杂曲面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学武;眼睛梯度特征的人脸检测及Fisher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D];湘潭大学;2005年
7 贺春;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彩色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晓雨;基于序列图像的表情特征提取和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艾竹君;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彭丽;数据挖掘中几种划分聚类算法的比较及改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7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8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