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定价效率
本文关键词: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定价效率
更多相关文章: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实际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定价效率
【摘要】:以2001~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对应计项目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并没有识别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部分导致了应计异象的出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都加剧了应计项目错误定价的程度,而且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还显著加重了现金流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上述研究结论为揭示应计异象产生原因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实际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定价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会计弹性的分析”(71102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或有事项披露及其经济后果研究”(71172186)
【分类号】:F224;F832.51;F27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向市场传递的重要信息之一,也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的定价效率也是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会计信息的合理、有效定价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然而,Sloan(1996)发现的“应计异象”表明,市场并不能对公司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2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3 田高良;齐保垒;王恺;;股票市场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4 张国清;赵景文;;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会计研究;2008年03期
5 李彬;张俊瑞;;过度投资、盈余管理方式“合谋”与公司价值[J];经济科学;2013年01期
6 张俊瑞;李彬;刘东霖;;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05期
7 刘云中;;中国股票市场对会计盈余和会计应计量信息的反映[J];中国软科学;2003年11期
8 林翔;陈汉文;;增长、盈余管理和应计持续性[J];中国会计评论;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行业财务信息的业绩预测能力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朱俊虹;李艳;;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4期
3 张志花;金莲花;;公司治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4 赵勇德;张志花;;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2010年36期
5 詹雷;江雪;;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2期
6 林钟高;陈晓丽;;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6期
7 肖家翔;李小健;;盈余管理研究新方向:真实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2012年15期
8 张语恩;杨思静;;上市公司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费用操控[J];财会月刊;2011年33期
9 唐祖薇;侯晓红;;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2年15期
10 权小锋;吴世农;;媒体关注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立蓉;德力格尔;;会计盈余持续性研究的回顾[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许慧;;会计盈余波动的经济后果——基于预测能力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鲁清仿;王帆;武恒光;;我国100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国华;林川;;CEO变更、公司业绩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振;张俊瑞;于忠泊;;机构投资者能减少应计异象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边泓;;投资者对操控性资产减值的识别及其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从启发式认知角度解释“应计异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新龙;张海燕;;全流通下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比较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骏;;会计准则、盈余管理方式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AB股微利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福胜;程富;;基于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洪峰;基于权衡视角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芳;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变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龙振海;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凤羽;意见分歧、异质解释与定期信息披露的股价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治;基于异质信念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赵岩;盈余持续性、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罗栋梁;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淑珍;管理舞弊控制与盈余质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爽;新会计准则与应计异象[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湘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丽佳;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罗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汪吉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满泓;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卢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偏好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愈婷;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饶育蕾;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企业特征与绩效[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2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3 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4 赵宇龙,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5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6 陆蓉,徐龙炳;“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7 鲁臻;邹恒甫;;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俞红海;徐龙炳;陈百助;;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9 姜付秀;黄继承;;经理激励、负债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10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茂琳;ST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洪明渠;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2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9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