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行政能力复合化:基层行政人员如何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治理绩效——基于S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22:12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共行政模式的变革方向,对其治理绩效的既有解释主要立足于技术效能和制度结构视角,鲜有研究关注基层行政人员的功能。对此,文章基于S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田野调查,发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使得基层行政人员发生了"行政能力复合化"的角色转型,行政能力复合化体现为全方位的业务受理能力、高度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优良的公共服务能力三个维度。在建构路径上,组织内部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试审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构成了行政能力复合化的来源与保障。在治理后果上,行政能力复合化具有提升行政效率、减少行政负担、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价值,但作为压力型体制的变种,它也生成了"压力-能力"悖论、选择性执行、激励乏力等消极治理后果。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展示了关键行动者——基层工作人员在政府数字治理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应当关注基层诉求以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治理绩效。 

【文章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治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一)技术嵌入视角
    (二)制度结构视角
    (三)分析框架:基于关键行动者的视角
三、变革背景:S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历程
四、行政能力复合化:基层行政人员的角色变迁
    (一)全方位的业务受理能力
    (二)高度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
    (三)优良的公共服务能力
五、行政能力复合化的组织建构机制及其治理价值
    (一)学习型组织:培训机制
    (二)资质保障:考试及审核机制
    (三)激励约束:绩效考核机制
    (四)行政能力复合化的治理价值
六、行政能力复合化的治理困境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下的压力型体制
    (二)行政能力复合化对政府治理的消极影响
七、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块链政务服务:技术赋能与行政权力重构[J]. 张楠迪扬.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1)
[2]技术管理能力、注意力分配与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一项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J]. 谭海波,范梓腾,杜运周.  管理世界. 2019(09)
[3]组织对技术的有限吸纳:以价格监管体系中信息技术运用为例[J]. 冯阳雪,李振.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7)
[4]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J]. 文宏,刘志鹏.  社会科学. 2018(03)
[5]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探讨[J]. 翟云.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与深化路径——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 张佳慧.  电子政务. 2017(10)
[7]政府部门采纳信息技术的研究综述[J]. 李梅,张毅,张韦,杨奕.  电子政务. 2016(09)
[8]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J]. 陈涛,董艳哲,马亮,梅冬芳,张锐昕,王少辉,杨道玲,于跃,张毅,郑磊,郑跃平.  电子政务. 2016(08)
[9]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J]. 陈潭,邓伟.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7)
[10]“互联网+政务”:现实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路径[J]. 翟云.  行政管理改革. 2016(03)



本文编号:3467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467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