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测评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8:28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测评及发展趋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省 区域旅游业 联动潜力 发展趋势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提高约10%,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并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各区域间旅游业的融合互动速度不断增进,同时区域旅游业的联动发展也逐渐成为产业经济的焦点。山东省具有极为丰厚的旅游资源,在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下,旅游业发展迅速,整体旅游发展实时效益逐步提升,旅游联动发展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实现旅游强省目标必须合理测评各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以保证山东省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各具特色并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联动发展。论文在内容上包括规范性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规范性理论分析包括四部分:第一、二部分,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及其潜力的相关概念、特征等进行合理界定;第三、四部分,以SCP理论、系统论、核心-边缘理论等为基础分析区域旅游业联动过程及系统结构,并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将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划分为区域旅游业联动驱动潜力、区域旅游业联动辅助潜力、区域旅游业联动干扰潜力、区域旅游业联动拓展潜力4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实证研究主要是第五部分:首先从上文的4个子系统入手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影响山东省各城市及五大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的主要因子,进行实证分析和分类比较,然后运用2010-2014年5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进行动态测评,并以此预测其未来联动发展趋势;第六部分,主要是依据上文分析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发展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挖掘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的对策。山东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与人文背景为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保障,不同区域旅游业整体联动发展空间较大、潜力巨大。以17城市为代表的各区域必须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交通设施、互联网+等条件,突破区域间的行政界线,达成区域联动发展合力,积极适应动力转化、结构调整的旅游产业模式,促进各个区域旅游业的联动、高效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 区域旅游业 联动潜力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选题目的11
  • 1.2.2 选题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9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2-14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4-19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19-22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研究内容20-21
  • 1.4.3 技术路线21-22
  • 1.5 本文的创新点22
  • 本章小结22-24
  • 第二章 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测评的基础理论24-32
  • 2.1 相关概念24-25
  • 2.1.1 区域旅游业24
  • 2.1.2 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24
  • 2.1.3 旅游业发展潜力24-25
  • 2.1.4 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25
  • 2.2 相关关系25-26
  • 2.2.1 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与竞争力的关系25-26
  • 2.2.2 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与发展潜力的关系26
  • 2.2.3 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26
  • 2.3 理论基础26-30
  • 2.3.1 系统论与区域旅游业联动26-27
  • 2.3.2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旅游业联动27-28
  • 2.3.3 产业集群理论与区域旅游业联动28-29
  • 2.3.4 核心-边缘理论与区域旅游业联动29
  • 2.3.5 SCP理论与区域旅游业联动29-30
  •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过程及系统结构分析32-40
  • 3.1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过程分析32-33
  • 3.1.1 在时间上,区域旅游业联动处于起步阶段32
  • 3.1.2 在空间上,旅游业联动逐步打破区域边界32
  • 3.1.3 在模式上,,区域旅游业联动模式较为单一32-33
  • 3.2 区域旅游业联动因素分析33-34
  • 3.2.1 冲击(Shock)33
  • 3.2.2 结构(Structure)33
  • 3.2.3 行为(Conduct)33-34
  • 3.2.4 绩效(Performance)34
  • 3.3 区域旅游业联动系统结构分析34-39
  • 3.3.1 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基本模式34-35
  • 3.3.2 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系统结构35-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测评体系构建与方法选择40-48
  • 4.1 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40-41
  • 4.1.2 构建原则40
  • 4.1.3 构建思路40-41
  • 4.2 指标体系与解释41-43
  • 4.2.1 指标体系41-43
  • 4.2.2 指标解释43
  • 4.3 数据来源与测评方法43-46
  • 4.3.1 区域划分43-44
  • 4.3.2 数据来源44
  • 4.3.3 测评方法44-46
  • 本章小结46-48
  • 第五章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及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48-70
  • 5.1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静态评价48-64
  • 5.1.1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驱动潜力的比较与评价48-53
  • 5.1.2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辅助潜力的比较与评价53-57
  • 5.1.3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干扰潜力的比较与评价57-60
  • 5.1.4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拓展潜力的比较与评价60-64
  • 5.2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的总体比较与评价64-65
  • 5.3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的趋势分析65-69
  • 5.3.1 各城市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趋势分析65-68
  • 5.3.2 五大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趋势分析68-69
  •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提升对策分析70-74
  • 6.1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趋势预测70-71
  • 6.1.1 在时间上,产业联动深入经济时效持续提升70
  • 6.1.2 在空间上,以鲁中为中心向各区域联动辐射70
  • 6.1.3 在模式上,旅游联动系统结构不断突破创新70-71
  • 6.2 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潜力提升对策71-73
  • 6.2.1 政府机构视角71
  • 6.2.2 旅游产业视角71-72
  • 6.2.3 行业协会视角72-73
  • 6.2.4 社会大众视角73
  • 本章小结73-7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7.1 结论74-75
  • 7.2 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2
  • 附录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艳;韩静轩;;SCP理论框架下的山东省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年09期

2 王晓;;“试点”背景下义乌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2年02期

3 吕建树;刘洋;张祖陆;李静;王学;;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4 曹新向;;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1期

5 周慧颖,黄远水;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文吉,魏清泉;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研究——以粤西海岛旅游开发为例[J];人文地理;2004年04期

7 高燕霄,白翠玲;京津旅游走廊开发模式浅析[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8 刘聪,牟红;乌江旅游“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可行性探讨[J];探索;2003年06期

9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10 马庚存;论山东半岛区域旅游体系的完善与发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1036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36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