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社区参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民族地区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实证研究较多,应用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资助(编号:41270058)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从最初关注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到后来关注民族文化保护、文化变迁、社区参与等,学者们分别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对民族地区的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虎;刘平;;论旅游开发对民族社区文化的影响——以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孙九霞;陈浩;;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以三亚回族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3 谌莉;杨兆萍;陈学刚;刘旭玲;;喀纳斯图瓦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4 陈奕滨;;旅游发展与少数民族职业女性的身份认同——以云南昆明、丽江高尔夫女球童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马汇;;浅谈民族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日常生活民俗变迁的影响——以贵州省郎德上寨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社区自主和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以云南泸沽湖与青海小庄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潘佳;康秀敏;;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实施整合营销的关键要素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8 曹兴平;;贵州民族旅游村寨社区居民的社区感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9 袁泽清;;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集体产权的法律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10 徐刚;;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平;;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初探——以喀纳斯景区为例[J];北方经济;2011年22期
2 林成芳;陈实;龚亚芬;马红珍;;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蒲玉林;杨兆萍;韩芳;;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4 杨洋;;基于前、后台理论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探索——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李亚娟;陈田;王开泳;王婧;;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6 靳海鹏;马耀峰;张春晖;;乡村旅游地村民角色转变模式研究——以陕西礼泉袁家村为例[J];旅游论坛;2013年06期
7 张志明;;旅游开发对社区影响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2014年07期
8 雷军;王建锋;段祖亮;;基于城市地理学视角的社区居民满意度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9 姜辽;苏勤;;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多元话语分析模式的尝试[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10 顿艺;李如嘉;;旅游开发中的“微开发”[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和艳;易娜;龙运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研究——以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2 刘大先;;2012年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话题年度述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魏宝祥;民族地区旅游者行为与文化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席岳婷;中国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王新越;我国旅游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姜辽;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7 谢小芹;制造景观[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康;居民对滨海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及态度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何玲;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武玮;震后羌族民族认同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4年
4 孙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举隅[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汪泉;;蚂蚁岛乡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社会角色变化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4 张群;;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影响分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5 罗永常;;基于体验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以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6 李天翼;;镇山村“家庭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7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志永;王化伟;李乐京;;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9 李旭东,唐莉;真实性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游客的观点——对四川羌族、藏族、摩梭族村寨的调查[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蒋艳;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峰;;甘肃省民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费孝通;[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珉;入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对策思考[J];中国民族;2001年11期
2 刘国防;实施特色品牌战略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3 湖北省民宗委调研组;;民族地区要坚持走“绿色小康”之路[J];民族大家庭;2013年05期
4 羊木;;地大物博的我国民族地区[J];中国民族;1980年05期
5 何五星;;对建立民族地区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6 邹臣康;;关于民族地区贫困与扶贫的思考[J];山区开发;1992年04期
7 陈通华;;浅析入关对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对策[J];山区开发;1993年04期
8 王录生;民族地区经济滞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界;1996年05期
9 ;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第几?[J];民族工作;1998年07期
10 李红光;加入世贸组织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民族团结;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启新;;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郑长德;陈光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推进与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移民——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谦;赵龙淑;陆路;;坚持“两个共同” 促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韦吉飞;;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5 ;回眸 经验 展望——改革开放30年齐齐哈尔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雨海;;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庞元第;;论入世对民族地区影响的特殊性和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盘小梅;;广东民族地区经济现状与发展[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明俊;;福建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马继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青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华;我国将重点扶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平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邓玉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平凉日报;2008年
3 记者 周前进;我省纪念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周年[N];四川日报;2008年
4 樊继达;“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治理的重点[N];学习时报;2010年
5 通讯员 王聪;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6 记者 姜慧仁;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N];平凉日报;2013年
7 记者 彭国平;解决民族地区群众“就医难”问题[N];乐山日报;2014年
8 本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N];人民日报;2014年
9 财政部部长助理 王军;切实体现对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章继刚;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应快速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李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永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D];清华大学;2001年
8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民族地区初中普职教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高新芝;甘肃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唐寅;云南民族地区民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于慧;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编制、均等化差距的统计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李智新;民族地区社区党建工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娟;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彭毛措;青海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原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焦荣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黄侃;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莎日娜;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9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9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