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7:11

  本文关键词: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高铁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演变


【摘要】:2008年以来京津冀区域先后开通了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京石高铁以及京秦城际高铁,至2030年时区域内城际间交通干线将全部完成,真正实现京津冀“同城化”时代。城际交通线尤其是城际高速铁路的变化是影响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发展演变的关键要素,高铁网的形成对所覆盖区域的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旅行时间的缩短,交通可达性的提高,从而改变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本文主要研究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需要解决的子问题包括:1.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哪些研究内容,高铁对其主要影响?2.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在高铁影响下有哪些变化?3.高铁影响下,未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是怎样的?论文综合运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京津冀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结合ArcGIS制图,得到2005-2014年十年的时间里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并总结出演变阶段,最后预测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冀未来旅游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并对京津冀区域未来的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验证了高铁对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到高铁主要是通过旅游交通的时空压缩来影响旅游空间结构:一方面使整个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核心区发展更为突出的情况下,促使多核心格局形成。第二,得到京津冀区域十年来旅游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单核心集聚阶段—核心区集聚整体稳定扩散阶段—加速扩散阶段。2005-2007年京津冀区域仅有动车旅游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各城市相互作用较为均衡。2008-2011年区域旅游空间呈现稳定分散的状态,但核心区与边缘区差距拉大;区域内各城市间相互作用加大且均衡性降低。2012-2014年区域双核心格局逐渐显著,扩散速度加快,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加强且趋于均衡。第三,预测未来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根据2005-2014年高铁影响下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预测2030年区域扩散力加强,并逐渐趋于稳定,核心区域与边缘区之间的差距缩小。京津双核心联动发展格局完善,双核心向外围地区辐射的旅游空间范围显著扩展,同时有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53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霞;李国平;张丹;;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2 ;研究报告建议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06期

3 袁素娟;郭丹云;申志永;赵璇;;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4 梁慧超;刘静;沈红丽;;基于技术差异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穆学明;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联合制定京津冀地区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1994年03期

6 徐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的北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01期

7 王晶;李云鹤;郭东阳;;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与供水保障对策[J];海河水利;2014年03期

8 ;2011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召开 引领三地未来文化[J];硅谷;2011年18期

9 钱秀菊;张海洋;;河北省对接京津发展中的障碍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史利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孙秀艳 余荣华 李增辉;京津冀区域统筹治理大气[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巍;7月份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N];河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王庆连;我市企业尽享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N];保定日报;2014年

5 孙占稳 沈东坡;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京泉;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廊坊日报;2006年

9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于宛尼;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内进京车辆进行强制性分流[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俏;适应性治理视阈下京津冀府际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璞;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白超;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郭子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生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何赢;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刘蕴;京津冀区域产业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10 李新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7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147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