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机理与特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中国2001~2013年的经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机理与特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中国2001~2013年的经验分析
【摘要】: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对城市化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基本机理和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省级数据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2001~201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对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归纳出城市化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是新世纪以来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因素,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各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保持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城市化模式以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直接提升了第三产业的产业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快速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这一变动趋势已被经济学界广为关注并渐成社会共识[1]。但是,第三产业中的产业部门类型众多,既有生产性服务业,也有消费性服务业,既有私人产品服务业,也有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叶;李青;;区域文化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梁丹丹;;河南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方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刍议[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4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5 张海霞;张旭亮;;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6 张惠珍;魏争光;王金艳;;西部体育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卢璐;;区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缘板5+2学说”构件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8 郝慧娟;;辉县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建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9 秦学;;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系统性研究[J];经济论坛;2008年09期
10 樊贵玲;张立明;郭磊;;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实力影响因子量化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星;;历史文化资源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王淑新;张西虎;;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杨振之;陈顺明;;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4 林丽;;浅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区域旅游经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安铎;陇中四县建立区域旅游经济协作联席会制度[N];定西日报;2008年
2 田建军 张琴;鄂渝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N];华东旅游报;2004年
3 孙志峗 记者 马梁木;加快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N];鸡西日报;2005年
4 记者 何郁;西部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论坛在秦州举行[N];天水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何芬;业界动员 宣传贯彻旅游条例[N];衡阳日报;2009年
6 许兴旺;构建小汤山区域旅游经济圈[N];中国旅游报;2003年
7 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李松;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N];湖北日报;2010年
8 雨航 王运强;薰衣草花田激活区域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刘赵平;城市:辐射区域旅游经济的核心[N];中国旅游报;2000年
10 记者 王婷婷 ;上海推动区域旅游全面升级[N];国际金融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笑笑;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计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陇南地区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超芳;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胡粤;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差距与收敛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林娜;空间错位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张清正;区域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