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旅游线气候适宜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
(67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本文利用10个气象站1991~200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对青藏铁路旅游线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物气温指标、紫外辐射强度、大气含氧量以及障碍性天气等。得出如下结论:总的来看,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相对舒适的旅游气候条件集中出现于5~9月。该时段,生理气温舒适凉爽,空气含氧量比例较高,无炎热或热日,大风天气出现少。但是,紫外辐射较强,雷暴及冰雹出现的频率较高。旅游适宜期与适宜时段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步缩短。位于铁路线两端的西宁、拉萨等地区的旅游气候条件最优,全年均较适宜旅游;五道梁、沱沱河、安多等高海拔地区的旅游适宜期较短,冬季的严寒和夏季(6、7月)的强紫外辐射对这些地区户外旅游活动的限制较大。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2006-08-25 出版日期: 2007-05-25
基金资助:
青藏铁路旅游发展规划(AON62900)
作者简介: 长安(1978-),男,蒙古族,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与研究。E-mail :changan24@163.com
引用本文:
长 安, 葛全胜, 方修琦, 席建超. 青藏铁路旅游线气候适宜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07, 26(3): 533-540.
CHANG An, GE Quan-sheng, FANG Xiu-qi, XI Jian-chao.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tourism along theQinghai-Tibet Railwa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7, 26(3): 533-540.
链接本文:
或
[1] Pearce D. Weather, climate and tourism. Weather,1972,27:199~203.[2] Becker S. Beach comfort index: A new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conditions of beach holiday resorts using a South African example. GeoJournal,1998,44:297~307.[3] Smith S. Tourism Analysis: A Handbook.London:Long-man,1989.[4] 夏廉博.医疗气象学——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5] 任健美,等.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地理研究,2005,23(6):856~863.[6] 徐向华,穆彪,等.赤水景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320~326.[7] 李秀存,苏志.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热带地理,1999,19(2):184~187.[8] 李明,龚念,等.湖北省旅游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初探.武汉交通学院学报,1(1):74~79.[9] 赵玲,李树岭,等.大兴安岭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黑龙江气象,2003,(2):29~30.[10] 邵筱叶,梁留科.河南省旅游气候分析及区划.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72~77.[11] 邸瑞琦,白美兰,樊建平.内蒙古地区气候因子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内蒙古气象,2002,(1):14~18.[12] 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1.[13] 高绍凤,等.应用气候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4] 戴加洗.青藏高原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15] 林振耀,吴祥定.青藏高原气候纵横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6] 傅玮东.新疆红外与紫外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干旱区地理,2000,23(2):116~122.[17] 李春.拉萨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气象,2003,29(10):50~53.[18] 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青藏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 杨默远,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变化及驱动因子识别[J]. 地理研究, 2014, 33(9): 1658-1667.
[2] 钟章奇, 李山, 王铮, 闫丹, 刘华婷. 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ABS分析[J]. 地理研究, 2014, 33(8): 1427-1441.
[3] 袭祝香, 马树庆, 纪玲玲. 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4, 33(7): 1373-1382.
[4] 张春晖, 白凯, 马耀峰. 西安入境游客目的地空间意象认知序列研究[J]. 地理研究, 2014, 33(7): 1315-1334.
[5] 陈超, 马海涛, 陈楠, 陈胡玥.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轨迹的演化[J]. 地理研究, 2014, 33(7): 1306-1314.
[6]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系统安全评价——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6): 1059-1072.
[7] 郑秋凤, 张茂恒, 李吉均, 舒强, 陈晔, 萧家仪, 赵志军. 大九湖钻孔记录的神农架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J]. 地理研究, 2014, 33(6): 1167-1177.
[8] 曹芳东, 黄震方, 余凤龙, 吴丽敏.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研究, 2014, 33(6): 1151-1166.
[9] 周亮,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毛佩妮, 张玉柱. 汉江上游郧西郧县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4, 33(6): 1178-1192.
[10] 李瑞, 吴殿廷, 殷红梅, 胡浩, 朱桃杏, 吴孟珊. 200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大沿海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4, 33(5): 961-977.
[11] 刘亚辰, 王焕炯, 戴君虎, 李同昇, 王红丽, 陶泽兴. 物候学方法在历史气候变化重建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14, 33(4): 603-613.
[12] 陈弢. 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J]. 地理研究, 2014, 33(3): 558-568.
[13] 李锋, 万年庆, 史本林, 刘晓满, 郭振江. 基于“环境-结构”集成视角的旅游产业脆弱性测度——以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3): 569-581.
[14] 高超, 张正涛, 陈实, 刘青. RCP4.5情景下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J]. 地理研究, 2014, 33(3): 467-477.
[15] 玉苏甫·买买提,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 满苏尔·沙比提. 气候变暖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花生产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4, 33(2): 251-259.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