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旅游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为例
【摘要】: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的田野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参与旅游发展"对农民生计资本提高存在多种情形。"家庭区位""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对旅游业的投资额"对家庭的生计资本都具有重要影响。"从事旅游业的类型"中"第四类:导游、旅游交通运输""第五类:家访或餐饮业主"的家庭生计资本显著高于"基准类:景区或饭店服务"。"家庭从事旅游人数"增加到3人以上时生计资本有一定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较小。要使旅游生计策略更好地促进农民可持续生计,不仅应强调参与旅游的人数,而更应提升农民旅游就业层次,为农民的旅游投资畅通融资渠道,加大政府的扶持引导力度。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专业化水平测度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新疆为例”(项目编号:414611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旅游发展多维效益评价及提升研究” 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疆旅旅专业化‘适度性’研究” 新疆旅游局科研课题“南疆三地州旅游扶贫模式、路径与创新”
【分类号】:F592.7;F32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占总人口的86.62%;汉族20人,占总人口0.20%;回计的含义是指人们用以维持生活的手段和方式。族1 347人,占总人口13.18%。主导产业是葡萄种植和旅生生计策略是指人们通过资产配置、选择经营活动等游服务业。2014年鲜葡萄销售18 662吨,人均收入达到10方式来实现他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洁;李亚莉;邰秀军;李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三位一体”项目对宁夏盐池县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丹;甘淑;张超;孙冠华;;不同地形特征下云南沿边村寨农户生计资产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06期
2 陈晓君;;山区生态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以丽水市景宁县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3年11期
3 李金香;龚晓德;夏淑琴;李鸿雁;;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基于宁夏盐池县农户的调查[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唐轲;周易;张志强;孟全省;;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生计状况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5期
6 郭圣乾;张纪伟;;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3年03期
7 陆五一;刘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4期
8 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谢芳婷;杨晓佳;梁岚;;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9 陈丹;;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民生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08期
10 赵雪雁;张丽;江进德;侯成成;;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正松;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农户采用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姚娟;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消耗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3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海寿;当代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2 唐钧;“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3 朱秀变 ,崔志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4 王明英;;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5 王文川;马红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J];理论界;2006年09期
6 周焕丽;惠永智;王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7 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03期
8 李茜;毕如田;;替代生计对农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以山西西北四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8年01期
9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宋兵兵;;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 走可持续生计道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邹德新;张博;;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运动员保障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王慧博;;社会资本缺失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道路——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林;黄贤金;;基于参与性调查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扶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毕大远;“可持续生计”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裴睿 高纪开;把已征地农民纳入社保成都创造了范例[N];成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仰华;城镇化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振新;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支出对其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胡敏;丹寨县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陆雅琴;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琛;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静;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翰林;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8 郭帅旗;“安绣”横式与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9 赵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制度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丽;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6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2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