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吸引物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吸引物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吸引物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长株潭城市群
【摘要】:以长株潭城市群143个旅游吸引物为例,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分布特征,利用基尼系数对自然观光型、人文观光型和娱乐休闲型旅游吸引物进行空间结构对比分析,并从人口、经济和交通三方面探究其对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吸引物整体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理集中性,其中以人文观光型旅游吸引物聚集程度最为突出,其次是自然观光型和娱乐休闲型旅游吸引物;(2)自然观光型旅游吸引物属于资源导向型,而人文观光型和娱乐休闲型旅游吸引物属于市场导向型,前者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小,后者则相反;(3)人口、经济及交通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吸引物的分布结构。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土地利用功能的系统分类研究”(项目编号:41171176) 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民俗民居与村镇规划的融合和表达”(项目编号:XCX15118)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旅游离开了吸引物就不能存在[1]57,其空间结构影响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对整个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856-867。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吸引物所依赖的旅游环境,减轻和缓解早期掠夺式开发给旅游业发展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娟;陈田;王婧;;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尖;;集安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2 吴荣华;张宏磊;张捷;陈星;张帅;颜丙金;;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及关联——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年12期
3 刘敬华;王辉;张爱平;;区域旅游吸引物空间认知与优化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5年01期
4 张爱平;刘艳华;钟林生;徐勇;周凤杰;;基于场理论的沪苏浙皖地区旅游空间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5 ZHU Jian;SONG Juan;;Analysi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 City[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3年Z3期
6 黄慧玲;;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段)沿线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8期
7 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5期
8 刘文燕;王振;;基于RMP分析的黔东南苗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刘文燕;李勇;周建平;;黔东南州苗侗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体育科技;2015年04期
10 李伯华;骆丹云;刘红利;窦银娣;刘沛林;;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基于RMP分析的黔东南苗侗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胜;王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2 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3 陈浩;陆林;郑嬗婷;;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4 戴学军;丁登山;林岚;;长三角地区旅游圈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聚集分形特征[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5 黎筱筱;马晓龙;吴必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6 黄远水;陈钢华;伍弦;;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7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8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9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徐继填;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以全国汉地佛教寺院旅游资源为例[J];资源科学;2004年01期
10 张永平;吴健生;黄秀兰;乔娜;刘洪萌;;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晓慧;;刍议我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J];经济视角(下);2008年10期
2 马凌;;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3 王宁;试论旅游吸引物的三重属性[J];旅游学刊;1997年03期
4 林刚;刘书安;;从旅游吸引物的发展路径看旅游地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时代;2006年06期
5 毛彦斌;贾文毓;张爱国;;山西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初步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少和;;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7 吴小天;李东;;关于义乌旅游吸引物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8年02期
8 王中华;高建富;;对旅游吸引物概念及其研究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丁雨莲;赵媛;;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5期
10 陈岗;;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耀武;;文化视野中的乡村旅游吸引物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高向平;吴必虎;戈岳;;拉萨城市旅游吸引物再开发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吕毅 实习生 王世宁;皖南旅游购物节推出一批旅游吸引物[N];芜湖日报;2011年
2 单钢新;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国十大旅游吸引物”揭晓[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杨娜 李爽;以茶馆相声作为天津旅游吸引物的SWOT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3年
4 巅峰智业集团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齐晓波 王清雨 董淑倩;乡村景区化发展新思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旅游吸引物[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田凤;三峡游轮提档升级再掀热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斌;到多伦多感受多元文化[N];中国旅游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艳辉;城市旅游吸引物系统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维新;注意—体验视角下上海都市旅游吸引物系统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4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3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