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展旅游,达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的目的,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外古村落、乡村、文化遗产地旅游等研究与国内传统村落、古村落、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等研究,从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旅游目的地形象与营销、旅游对古村落的影响、旅游市场、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态度、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批准号:14BGL083)资助
【分类号】:F592.6
【正文快照】: 1引言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据统计,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村落,尤其是自然村。截至2000年,有363万个,截至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淑华;沙润;;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瑞;谢婷;;近十年国内古村镇旅游研究的逻辑演进[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享尔;李宏;;时间、载体、体验倾向三种角度下的旅游真实性研究述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吴文智;赵磊;;我国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4 任俊英;吴江;;中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05期
5 史琦;;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西安北院门保护与利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35期
6 史琦;;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西安北院门现状及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36期
7 冯展文;薛熙明;;国内古村镇旅游案例研究进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廖仁静;李倩;张捷;卢韶婧;祁秋寅;;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9 高燕;郑焱;;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比较研究——基于居民和旅游者视角[J];旅游学刊;2010年12期
10 邓琼芬;俞万源;;近20年来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坤跃;基于生活方式类型的影视基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冯晓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游客感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任俊英;山西古村落景观构成及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巧玲;基于游憩者感知的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真实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燕;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游佳;基于文化真实性的桃坪羌寨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佳凌;上海工业遗产原真性的游客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文婷;基于外国旅游者感知的城市形象及传播途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孟春晓;历史街区遗产原真性的感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旭东,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3 马秋芳;杨新军;康俊香;;传统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及其期望-感知特征差异分析——以西安欧美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4 高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真实性感知的差异性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5 张晓萍;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理论[J];思想战线;2003年04期
6 吴晓隽;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J];思想战线;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2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4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5 陈传金;;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6 戴美琪;;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分析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35期
7 刘建峰;王桂玉;郑彪;;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8 张补宏;徐施;;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9 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10 尹铎;;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民族论坛;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姜锐;;关于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模式的新思考[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孙九霞;;族群间主客互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余乐;李庆雷;;乡村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孔山;高秀英;;临沂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驱动模式及其发展对策[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8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9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题组组长 江西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陈兵;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2 甘雪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视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姚升厚;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教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浙江省温州市旅游局 张纯洁;浅谈旅游社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记者 于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建设[N];辽源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冯蕾;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天地宽[N];光明日报;2011年
8 杭州市旅游委课题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任明杰;旅游社区持续获追加投资[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饶文靖;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言[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7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3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