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湖盆溶丘区主要坝子的生态廊道建设及其休闲功能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6:16
本文关键词:原上湖盆溶丘区主要坝子的生态廊道建设及其休闲功能开发研究
【摘要】:云南的山盆系统是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城镇发展的中心,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多集中在地势平坦的坝区。原上湖盆溶丘区是云南省重点发展建设区之一,该区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石灰岩广布,区内坝子较多且面积大。坝区在发展建设时,由于没有重视发展与其生态系统相适应,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受迫害。景观格局上存在诸多问题:景观斑块破碎化,斑块间连通性差,廊道系统混乱及缺失。为了避免由于廊道系统的混乱造成的生态资源遭到迫害,生态廊道的有效发展是必要的。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发现生态廊道建设已颇具成效,然而针对坝区生态廊道的设计规划却不多。因此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依靠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和土地覆被(简称LUCC)数据,科学分析原上湖盆溶丘盆地的景观格局及其景观过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坝区生态廊道布局模式。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原上湖盆溶丘区共包含耕地、森林、草地、灌木、湿地、水体和人造覆盖七种景观类型,属景观丰富度较高的地区。耕地斑块所占的面积最大,是景观的优势类型;盆地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在0.51~1.62,香浓均匀度指数在0.54~0.83之间,表明该区盆地景观斑块较丰富,各类斑块的分布较分散,景观破碎度大;斑块结合度排序中,耕地斑块数值最大说明盆地内的耕地斑块分布最聚集,其景观的空间连通性也最高;草地景观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数值最大,说明该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最复杂,稳定性最低;比较聚集度指数,水体、人造地表、耕地由多数团聚的大斑块组成,森林、草地和湿地团聚大斑块较少,而灌丛相对而言则是由许多小斑块组成。(2)根据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确定生态廊道构建原则,构建廊道的关键技术包括:现状生态资源的调查分析;构建目标的确立;坝区核心绿地斑块的判定;潜在生态廊道的确定。综合以上研究,确定坝区生态廊道为河流生态廊道和道路生态廊道两种类型,从廊道的结构入手,对两种类型廊道进行设计及在坝区内布局,总结布局模式。(3)生态廊道休闲功能的开发,将会带动整个坝区休闲娱乐业的发展,优化坝区旅游业蓬勃发展。首先对坝区的休闲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对廊道进行美学特征植入,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休闲功能进行强化探究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文权;常禹;胡远满;李秀珍;布仁仓;;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1294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9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