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14:24

  本文关键词: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研究 出处:《学术交流》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人类学 旅游艺术 旅游审美体验


【摘要】: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整合,在弥补了各自学科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的同时达成了共同的研究意旨。在宏观上探讨符合人类发展的审美途径,倡导从精神层面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审美人类学关注旅游现象是期望从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旅游活动给人们审美心理带来的变化及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探讨不同民族的审美体验对旅游体验的借鉴,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旅游体验模式和维度。审美人类学既关注作为艺术品营造的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也关注大众的旅游行为艺术。东方美学的诗性智慧行为方式、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体现人生存的本真状态,其精神价值可以运用于旅游实践中,既可以提高作为艺术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美学价值,也可以提升旅游者的旅游审美体验的层次。
[Abstract]: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which makes up for the common purpose of research while making up for the problems that each subject can not solve alone. On the macro level, we discuss the aesthetic ways that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 Aesthetic anthropology concern tourism phenomenon is expected to change to bring people aesthetic psychology from the higher level research of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influence on people's mental world, explore the different ethnic aesthetic experience on tourism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provide a variety of models and dimensions of travel experience for tourists. Aesthetic anthropology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ourism resources or tourist destinations created as art of art,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public tourism behavior. Style, poetic wisdom behavior of Oriental Aesthetics poetic survival way to reflect the true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its spiritual valu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tourism, which can improv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art as th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tourists can also enhance the level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F590-05
【正文快照】: 关于旅游研究一直存在着一种“多学科”的状态,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都有所涉及,旅游研究在吸引游客、旅游景观规划、经济效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理论成果,但从旅游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和审美体验的研究较为缺乏。而旅游的本质特征是其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国外审美人类学的发展动态[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覃德清,杨丽萍;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审美教育与人文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杰,彭兆荣,覃德清,苏东晓;审美人类学三人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进超;崔之进;张子程;;2006年“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东方丛刊;2007年01期

6 肖俭伟;邱美玲;;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王杰;;关于审美人类学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8 向丽;;行走在美学与人类学的边界之处——论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9 覃德清;;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10 黄福东;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旗;;兔爷的新时代——对传统民间美术当代传承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邹广文;云泽人;;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罗远玲;;壮族歌咏文化传承与区域人文重建——以巴马盘阳河流域壮族歌咏文化传承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吴颖;;旅游与人类学的方法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吴建冰;李作华;;龙脊壮族民歌的稻作文化内涵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与提升[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彭静;;桂林人文资源及其审美价值[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士林;;艺术与城市文明初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徐迎新;;心灵的亲证:中国艺术人类学探寻历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2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敦;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卢璐;古村落旅游区主客交往与互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培敏;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文才;贵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伍s,

本文编号:134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4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