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2013年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研究——以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
和艳 易娜 龙运军
【摘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体依赖于活态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本文通过借鉴符号学在旅游中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体系,并以云南彝族(朴拉人)文化和其代表性区域架吉村为例,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化将文化所指对应到能指上,并将其用于前台—帷幕—后台的文化符号展示结构中,对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之外,国家先后设立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云南省根据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的特点,提出以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宗丽;冯学钢;;旅游开发符号化运作模式的构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陈虎;;符号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光盘技术;2009年02期
3 郭剑英;余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以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谢彦君;彭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5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6 李文勇;张汉鹏;;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3期
7 郑乐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文化遗产;2010年01期
8 赵珂;黄天其;冯月;;空间解析与衍生:旧城更新中的符号学方法——以成都新都老城区城市设计为例[J];新建筑;2009年03期
9 张鹏;;符号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7期
10 顾金孚;王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华商标;2009年02期
2 毕青;;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解读《三次奇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甄新生;王丹;;在设计领域中的符号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夏磊;岳伟;;中国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武珊;张慧;;论基于符号语义学的平面广告设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6 平静;;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体育明星广告效应研究——从南非世界杯谈起[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0期
7 王若鸿;;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符号的建构[J];今传媒;2011年11期
8 李爽;视觉符号的抽象程度与意义表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任绍辉;;解析平面视觉中的符号──图形创意[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10 罗坚;艾静;;视觉传媒中的符号学[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邹积艺;杨振之;;论旅游节事的社会文化影响——成都市洛带古镇火龙节居民反应个案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磊;刘伟;范娟;;传播学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6 娄在凤;;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霄宇;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合理布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娜;产品设计语意的美学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敏;符号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元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彭玺;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芳;横店影视城的主题构建及产品支撑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战晓微;论《哈里·波特》中的二元对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岳怀旺;动画角色运动语言及其设计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邵靖;云南少数民族包的文化符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罗章;论城市的符号学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3 苏勤;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4 赵勇;张捷;李娜;梁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5 杨云良,阎顺;区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9年01期
6 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符号构成与认知──以南京市市民调查为实证[J];规划师;2002年01期
7 熊辉;彭重华;朱明;;湘西侗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8 陈宗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以当前原生态民歌评价为中心[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彭兆荣;;现代旅游中的符号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10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2 李怀兰;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3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平;;保护非遗,保护民族文化DNA[J];民族论坛;2011年10期
2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J];瞭望;2005年33期
4 项阳;;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5 戴水莲;;浅议非物质文化婺剧西安高腔的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6 胡印斌;陈洁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与传承[J];领导之友;2006年04期
7 曹砚农;;文化遗产日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刘晓林;;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J];观察与思考;2007年14期
9 志苑;;非物质文化遗产受重视 鲁庵印泥得传承[J];上海工艺美术;2007年03期
10 郭鹏志;李平;;鞍山地区视听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J];剧作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茂锐;;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苗族贾理为例[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6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9 John Hurd;;在发展的时代保护建筑、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保护——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傲多;[N];法制日报;2009年
2 骆蔓 黎帆 杜俏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中央民族大学 田艳;[N];光明日报;2011年
4 马梦婕;[N];楚雄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董云平;[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蔚;[N];贵州日报;2011年
7 凤遗中;[N];团结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向开满;[N];新农村商报;2011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崔银娜;[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王鹤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8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10 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但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姚建;转型时期民族地区政府文化职能转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治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巴桑吉巴;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竹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国慧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王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陈鑫;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5247.html